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8271|回复: 15

实验室认可评审常见不符合项,人手一份,100%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1 17: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实验室认可评审常见不符合项,人手一份,100%收藏
/ {) q; O* o% p2 g8 l# {! u2016-01-31
2 E* m6 X7 j# e" {4 S. ^$ j
5 H1 t( }9 s3 J! L! I

0 `6 w' s1 o7 W* H8 H& P# u+ b  K9 `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近日在(CNAS)官网发布《现场评审不符合项案例集》。该案例集收录了实验室现场评审2674个不符合项,均为常见的典型案例。质量与认证微信(ID:cncete)分16类以图标的形式进行整理,方便各位检测实验室及质量同仁进行查阅。

3 R9 K" S2 \5 A% j6 U, W) C2 I$ E$ W% c8 z; H/ c& H- F4 Z
分类说明:按照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案例集中涉及的不符合项案例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按照组织、管理、人员、设备、环境、方法、溯源、文件、记录、报告等要素进行了分类,另外,针对实验室经常出现不满足CNAS规则文件如CNAS-R01《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CNAS-RL01《实验室认可规则》和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等要求的现状,案例集还专门收集了不符合CNAS规则文件要求的典型案例单独归为一类。基本上覆盖和体现了认可评审中实验室普遍和经常出现的问题。案例集可以为实验室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可以提高实验室现场评审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改进认可服务质量,增强认可服务效果。
3 h& m* E( V7 _% n8 X9 ^  W4 ?- F
4 e* M' p4 ]( O9 q) c2 L4 j2 y  d
3 d8 D9 n* }$ F& h! h$ s  J

  X" f& }8 l  [$ R$ F" Z% ~8 {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评审不符合认可规则类文件的要求

现场评审不符合认可规则类文件的要求2016-01-30 [url=]质量与认证[/url]$ H( U3 U' u, i6 j  G. K$ I4 x2 }

8 k( V& x; |( r
认可标识使用

) T% t$ C, g; R! E: |0 L( D( b6 p' a/ a4 n9 u6 m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编号为A的检测报告使用了ILAC-MRA/CNAS联合标识章,但检测项目3(含水量)依据的标准QB/T 1649-1992未经认可,在检测报告中没有标明。
- B& v; [% o, ^6 K* @
2
加盖认可标识的编号为A的校准证书,校准的仪器为***公司 2100N型浊度计, 实验室已获认可的校准能力范围未包括浊度计。
CNAS-R01:2015 5.3.3
3
编号为A的检测报告,检测依据为ETSI 300019-2-2,该报告的检测对象为通信电源模块,不是肖**的授权签字领域,但由肖**签发并加盖了ILAC-MRA/CNAS联合标识章。
CNAS-R01:2015       5.3.2
误用认可标识
4
编号为A、B、C、D的检测报告,使用的不是ILAC-MRA/CNAS联合标识章,而是ILAC-MRA/CNAS联合徽标。
CNAS-R01:2015       6.1
& c7 ]1 B9 F( \0 H( M- V) Z) J

" H, e0 X6 p+ G! k  _- R

0 ?% I; {- f% t# `

( E$ i: m5 [* _, s2 E

+ s1 Y  T3 z' f8 N
能力验证
3 _0 [4 c" W9 q
序号
不符合描述备注
不符合条款号
5 n3 ]( F8 c2 F; [" B
1
该实验室在认可的电气领域电学试验子领域(温升)及性能测试子领域(低温)过去3年未参加过能力验证活动,不满足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和CNAS-AL07《CNAS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的要求。  
CNAS-RL02:2010 4.2.4
缺部分领域能力验证满意结果
2
三年来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未覆盖电学领域中性能测试子领域。
3
实验室未能提供2014年度材料试验子领域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4
实验室未提供2013年度食品相关领域能力验证报告。
5
金属制品的机械性能检测,2012年、2013年未参加过能力验证活动,不满足CNAS-RL02:2010《能力验证规则》、CNAS-AL07:2011《CNAS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对该类项目的子领域、频次的要求。
6
自 2011 年以来仅参加化学领域能力验证 2 次,均为金属材料中元素分析,且参加试验的人员金雁已离职,目前化学实验室人员均未参加过能力验证;自 2011 年以来仅参加电气领域能力验证 1 次,近 3 年还未参加能力验证。
7
实验室未能提供出电学(电压、电阻)、热学(玻璃液体温度计)、硬度、容量和工程参量(平晶)领域参加能力验证的证据。
8
实验室未提供电磁领域直流、交流电压子领域参加能力验证的证据。
9
2014年能力验证计划缺少羽绒、鞋类领域的内容、内部监控方式缺留样再测的内容。  
10
实验室未能提供本认可周期内参加CNAS组织的“瓦楞纸板耐破强度能力验证计划”的相关记录。  
11
该实验室认可的电气领域性能试验子领域(高低温)未参加过能力验证活动,不满足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和CNAS-AL07《CNAS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的要求。
12
实验室未能提供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子领域、食品中毒素和建材检测领域能力验证的记录。
13
实验室二年来未参加性能测试子领域能力验证或测量审核活动。
14
实验室没有参加申请认可的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物理性能检测子领域(塑料密度)的能力验证活动。
15
实验室在本次认可周期内仅于2014年参加了耐水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的测量审核,不满足CNAS-RL02:2010《能力验证规则》的频次要求。
16
实验室近三年未对压力表、温度计、热电偶等三个项目进行能力验证。
17
实验室在上一个认可周期内的2011年及2013年参加了食品微生物领域的测量审核活动,结果满意。2012年未参加相应领域的能力验证或测量审核活动,不符合每年1次的要求。
18
实验室2011年至今未参加纺织品化学检测领域的能力验证或测量审核活动,不能达到AL07规定的1次/1年的频次要求。
19
实验室认可的陶瓷领域未按CNAS能力验证规则要求的频次参加能力验证。
20
实验室提供的能力验证经历中缺少“热学”(温度计 热电偶子领域)领域”、“几何量校准专业的端度子领域”、“电磁校准专业直流\交流电压子领域”、电阻子领域”、“力学校准专业的转速、扭矩子领域”、“2013年度食品药残子领域”,“陶瓷有害元素的分析”、“电气的结构判定与性能测试子领域”等,不能满足CNAS-AL07《CNAS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中频次的要求。
21
实验室参加实施的能力验证计划,不能有效覆盖电气检测中性能子领域的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的相关要求。
22
申请扩项的校准项目“光照度计”不能提供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证据。
23
食品室2013年度参加能力验证活动未覆盖食品营养成分、药物残留及微生物子领域;电器检验室未参加最近一年材料试验和最近两年结构判定子领域的能力验证,不能满足“能力验证频次表”的要求。
24
实验室提供不出近三年来参加玩具化学安全可迁移元素检测子领域能力验证记录。
25
实验室2013年未参加食品中营养成分、重金属、添加剂、药物残留、毒素等领域的能力验证活动。
26
实验室近三年未参加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化学分析检测子领域能力验证。
27
实验室不能提供食品中农药残留领域的能力验证材料。
28
近三年,实验室已参加的能力验证参数未能覆盖涂料、水泥检测领域。
29
2011-2013年未参加食品领域毒素子领域的能力验证。
30
实验室2013年油液检测没有参加化学子领域的能力验证计划,不能满足能力验证规则要求。
6 Z7 V3 _2 E6 ?* k

/ ?& H! \. N1 ^
7 w" K& h# `+ Q3 g6 r

; V1 h: h* z! r* R) N4 k4 P/ U
变更未申报

0 Q. l: g% J6 U- f0 y" }. R) {
序号不符合描述不符合条款号备注
1检测依据的GB/T2423.22-2002已变更为GB/T2423.22-2012,但实验室没有向CNAS秘书处进行申报。CNAS-RL01:2011 9.1.1c标准变更未申报
2温度变化标准GB/T2423.22-2002已更新为2012版 ,实验室未能提供标准变更的书面申请。
3经查新,2013年复评审后共有六个标准发生变更,分别为ASTM A90/A90M-11、ASTM E8/E8M-11、SAEJ400-2002、GMW14700-2009、GB/T 10125-1997、TSH1555G-1999,变更为ASTM A90/A90M-13、ASTME8/E8M-13a、 SAE J400-2012、GMW14700-2012、GB/T 10125-2012、TSH1555G-2006,但实验室未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CNAS秘书处。
4未按规定对发生变更的ASTM E1613-2012、DIN ISO 7619-1-2012等标准提交变更申请。
5实验室已获认可的GB T 12544-1990、GB 14167-2006、 QC T 29117.2-1993 等9个标准已被新标准代替,实验室未及时向CNAS提出书面申请。
6GB/T 3286.1-1998、GB/T 3286.4-1998标准年代号已变更为2012年。 但实验室未以书面形式通知CNAS秘书处。
7实验室检测标准有3项发生变更,但没有及时向CNAS提交书面变更申请。
82013年3月29日实验室副主任发生变更,有任免通知,但没有向CNAS报告。CNAS-RL01:2011 9.1.1b人员变更未申报
9检验中心2014年1月变更了副主任和技术负责人,但中心未在2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CNAS秘书
10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在2014年3月进行了调整,但未将变更情况以书面形式向CNAS报告
11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在2012年12月进行了调整,但未将变更情况以书面形式向CNAS报告
12实验室2014年3月20日新增曾**为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但未在2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CNAS秘书处。
13昀高管理者(主任)2014-3-1已变更为顾**,实验室没有以书面形式通知CNAS秘书处。
14实验室负责人于2014年5月5日由章** 换为王**,实验室未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CNAS秘书处 。  
- End -
1 T2 p  w3 \. L8 c7 s  F9 k9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评审不符合项之人员

现场评审不符合项之人员
: G/ ?/ q! J5 T2016-01-30
# V# Z! y" s9 q
' H5 z; N$ k( S8 C' s6 q( ]. J
监督

# r3 K! L8 H) |1 f& {9 d1 |. T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实验室《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的附表文件列有《检验人员监督计划表》和《检验人员监督记录及评价表》,但该程序没有人员监督的相关要求。
CNAS-CL01:2006  5.2.3
文件对监督的规定不足
2
质量手册5.2.3.3监督范围未包括“其他技术人员”,也无“关键支持人员的识别”。   
3
采、制样岗位未设监督人员。
CNAS-CL01:2006 4.1.5 g
部分领域未设监督员
4
实验室未设置部件检测领域的质量监督员。
5
实验室只任命了一名质量监督员,未能对家电、灯具、线缆的检测工作进行充分的监督。
6
实验室未明确校准领域的监督人员。
7
实验室不能提供2014年质量监督计划和质量监督记录。
CNAS-CL01:2006 4.1.5 g
缺部分监督记录
8
实验室未能提供出2013年度质量监督员的监督记录。
9
不能提供2014年食品、中药材检测领域的监督记录。
10
实验室未能提供对在培员工进行监督的记录。
11
核查质量监督,发现质量监督程序(编号A)中对试验人员监督的充分性要求不明确,2013年评审后新进10多位试验员,2014年只有对一名新试验员进行检测项目监督的记录。
12
自上次监督评审以来,监督员只有对新进或轮岗人员在培期间作检测的监督记录,提供不出对检测员日常检测的监督记录。   
13
未能提供对2013年7月新入职的员工李XX已进行工作监督的材料。
CNAS-CL01:2006 5.2.1
14
实验室不能提供新进员工周XX的年度监督记录。
15
实验室提供不出对2013年新进在培人员邓XX进行监督的证据,也提供不出对检测人员进行资格确认的客观证据。
16
未能提供2013年新进实验室的3名检测人员安排了适当监督的记录。
17
2014年度日常监督计划表无被监督对象。
CNAS-CL01:2006 4.1.5 g
监督计划表缺监督对象
18
2014年度 “日常监督计划表”不能提供被监督对象(人员)相关的信息。
19
现行“质量监督记录”中无被监督人和校准过程监督等内容。
CNAS-CL01:2006 4.1.5 g
监督记录缺内容
20
2014年6月监督记录缺少监督的对象、过程内容、依据和监督人等信息。
21
监督员于2014年4月22日对一检测员检测冲击强度作监督,没有记录检测员是否严格按检测标准规范操作的情况。
22
实验室提供的监督活动记录中缺少监督方式(时机)等信息,未对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检测操作流程的符合性、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23
查见监督记录,对被监督人员无具体的监督项目、监督过程描述。
24
CC03-2010工作质量监督程序4.1.2规定每月初各室制定监督计划,每周各室对监督结果进行通报和分析讨论,但在实际执行中为每季度制定监督计划,也未能提供每周的监督结果通报和分析讨论记录。
4.1.5g)
监督的实施不到位
25
2013年10月16日进行的监督发现,被监督人进行随机振动试验操作时没有正确修改试验参数。对此不符合现象,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不再发生。
CNAS-CL01:2006 4.11.1
监督发现不符合后未实施纠正
26
2014年1月24日监督时,发现监督张XX操作地毯摩擦色牢度试验,使用圆形摩擦头,不符合GB/T3920-2008标准规定。但监督记录未提供纠正措施的记录。
CNAS-CL01:2006 4.11.1
监督发现不符合后未实施纠正
27
2014年2月20日《日常监督记录》记载“压缩永久变形及压变原始记录中试验温度条件与委托单上的描述不一致,委托单要求是158oF,原始记录为70oC”,但提供不出对该不符合纠正的记录。
CNAS-CL01:2006 4.9.2
28
2013年12月2日监督员发现一检测员在检测前对冲击吸收仪不处于水平状态而未作水平调整。在该项偏离的纠正措施记录中评价其为一般不符合,跟踪验证意见为已采取纠正措施。但在原因分析栏,没有记录该不符合产生的原因。   
CNAS-CL01:2006 4.11.2
监督发现不符合后未分析原因

3 J& M- i) J2 \4 t  t) K
培训

* Y! w" I) V' o% N; Y6 w1 {8 j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2014年1月新版管理体系文件实施后,未进行宣贯培训和考核。
CNAS-CL01:2006 4.2.1
管理体系培训不足
2
实验室于2014年5月12日发布了C版 质量手册,但未提供宣贯记录。
3
体系文件于2013年12月30日改版发布实施后未向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宣贯。
4
不能提供炭素制样人员胡某对制样标准、制样作业指导书及加工技能培训证据。
CNAS-CL01:2006 5.2.1
技术培训项目不全
5
实验室不能提供制样人员柯**和韩**的相关培训证明材料。
6
监督检测所未能对岩相分析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7
实验室提供不出检测员严**对变更标准AATCC 20-2013《纤维分析:定性》的培训和考核记录。
8
2014年人员培训计划中没有安排全员对CNAS-CL10:2012版的培训和宣贯。
CNAS-CL01:2006 5.2.2
9
实验室未能提供JJG117-2013《平板检定规程》和JJF1411-2013《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规范》变更后的校准人员接受培训的证据。
10
JJG646-1990《定量可调移液器检定规程》变更为JJG646-2006《移液器检定规程》,实验室未能提供对校准人员进行培训的证据。
11
抽取空气滤清器试验人员荀**的培训记录,没有对相关产品试验方法标准ISO5011的培训内容。
12
2014年的培训计划中缺少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内容。
13
查看从事贵金属化学检测人员的培训记录,缺少GB T 9288-2006火试金法的培训内容。
CNAS-CL01:2006   5.2.5
14
实验室不能提供微生物实验人员生物检测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的培训记录。
CNAS-CL09:2013 5.2.1 e
15
实验室未提供HPLC操作人员的设备使用培训记录。
CNAS-CL10:2012  5.2.2
16
实验室未提供化学领域质量控制方法的培训计划。
17
实验室不能提供现场操作液相色谱检测人员曹某的仪器操作培训记录。
18
a)不能提供从事化学检测领域人员CNAS-CL10:2012的培训证据;b)不能提供从事直读发射光谱分析人员李**接受过涉及仪器原理、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培训记录。
19
实验室2013年和2014年培训计划中未包括ISO334:2013《固体矿物燃料—全硫的测定—艾氏卡法》、ISO11722:2013《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通氮干燥法》检测方法的内容。
20
查检测人员李某的人员技术档案,无法提供对其承担GB 4706.1中安全检测项目能力进行培训记录。
5.2.1/CNAS-CL19:2010
21
实验室不能提供取样和制样人员孙**的培训证明材料。
22
实验室提供不出制样人员的培训记录。
23
(1)实验室未能提供食品接触材料感官分析 DIN10955:2004人员培训、考核、授权及持续维持能力的证明资料。(2)有机室新进人员谢**未接受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培训。(3)不能提供检测员胡**2012年7月份上岗后专业技术能力持续培训的记录。(4)黄**、习**个人人员档案中检测项目授权不明确。
5.2.1.1/CNAS-CL25:2006
24
实验室缺少对检测人员安全操作知识进行培训的计划和记录。
CNAS-CL10:2012  5.2.2
缺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
25
2014年培训计划中未包含质量控制方法及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
CNAS-CL10:2012  5.2.2
缺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
26
实验室缺少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计划及实施记录。
27
查阅实验室2013和2014年度培训计划,均未包括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内容。
28
实验室培训计划未包括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等内容的培训。
29
实验室2013年和2014年培训计划中均无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内容。  
30
实验室2013、2014年人员培训计划未包括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
31
查2013年7月的新进人员张某某,缺少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 培训记录。
32
查新进人员王**(2013.8进)档案,其中缺人员培训、有效性评价信息及上岗考核资料;档案记录确认上岗为“食品化学室”,但未明确具体技能项目岗位。
CNAS-CL01:2006 5.2.1
培训记录、评价记录
33
实验室未能提供新扩项标准AS NZS 4020-2005水生微生物的生长、细胞毒性项目检测人员培训及评价的记录。
CNAS-CL01:2006 5.2.2
缺培训记录
34
实验室不能提供对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CNAS-CL10:2012版文件的培训记录。
35
实验室未对2014年4月份实验室资质认定/认可内审员培训进行记录。
36
煤的发热量实验人员没有发热量检测相关知识培训的记录。
37
实验室人员的档案中未记录2013年以后的培训情况。
CNAS-CL01:2006   5.2.5
38
检测员奚*的人员档案中只填写2002年最初学历,而未将2007年入职本实验室后的上岗前培训和专项培训经历记录在档案中。
39
现场高压试验人员戴*、刘**有高压上岗证,但不能提供高压上岗培训记录。
40
棉花检测员吴**的技术档案中缺少培训的相关记录。
41
查2013年4月入职员工张**的人员档案,未见其无机化学检测授权岗位的培训记录。
42
查关键检测人员冯瑛(1)2012年参加了金相检验和2013年的内审员外部培训,培训合格,并获培训证书,(2)2014年任命为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查该人员技术档案,均无培训证书及任质量负责人的工作描述。
CNAS-CL01:2006 5.2.4
43
实验室不能提供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的计划和记录。
CNAS-CL01:2006 5.2.2
缺培训计划
44
实验室未制订关于实验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
45
实验室没有提供2014年的人员培训计划。
46
2013年人员培训计划没能制订关于实验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
47
实验室对新进入人员完成预期任务所需的培训内容不明确。
48
2013年进行了GB17625.1-2012、GB17625.2-2007标准方法培训,未能提供人员能力的考核和效果评价记录。
CNAS-CL01:2006 5.2.2
未评价培训有效性
49
实验室在新开展燃气采暖热水炉产品检验工作时,对检验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未对人员能力进行考核确认。
50
查实验室员工刘**等三人的内部培训、考核记录,缺少《皮革-皮革鉴别 显微镜法》(ISO 17131:2012)标准培训的结果考核和有效性评价记录。

+ S: ]% Y- d" w0 t' w; C
能力9 Z7 l+ d) N. ]

; ?- D9 @  k+ {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在进行储水式电热水器现场实验室时,检测人员对器具进行耐压测试时仅对内胆和插头L线和N线间进行测试,未按照标准对可触及金属外壳和带电部件进行测试,另外对该I类器具上的II类结构未进行测试。 经提问检验员不知道II类结构的定义且不知道如何进行实验,因实验室管理者兼技术负责人未到现场参与评审,询问申请授权签字人的质量负责人,存在同样的情况。
CNAS-CL01:2006 5.2.1
人员能力不足以承担认可的检测/校准活动
2
在进行原电池放电量检验时发现,测试人员对样品数量的选取和试验结果的判定,不符合GB/T 8897.2-2013第7.5条款的要求;2)在进行锂原电池电池外部短路试验时发现,测试人员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和过程,不符合GB 8897.4-2008第6.5.1条款的要求。
3
在评审现场发现,金属材料检测人员使用千分尺没有读取零值,测量读数仅为小数点后两位。
CNAS-CL19:2010 5.2.1
4
现场试验人员莫**在测量恒温恒湿试验用水的电阻率时试验操作不熟练,最终未能测出水的电阻率。
5
在现场进行塑料拉伸强度试验时发现,检测人员对ISO 527-2:2012《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压和挤压塑料试验条件》(英文版)标准不能正确理解。
CNAS-CL01:2006 5.4.2
6
查阅编号为A的人员技术档案,发现从事化学检测人员黄XX不具化学或相关专业,也不具10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
CNAS-CL10:2012 5.2.1
部分人员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不满足CNAS相关文件的要求
7
从事化学检测人员潘**不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者10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
8
管理手册(第9版)附录6《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中规定技术负责人为大专以上学历,未考虑其专业要求。现场检查中发现,材料科技术负责人李**,专业背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夜大本科),实验室在该人员的授权时未考虑其专业背景。
CNAS-CL19:2010 5.2.1
9
实验室没有提供出汪*、华**等技术人员的相关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经验、授权和能力确认的记录。
CNAS-CL01:2006   5.2.5
缺能力确认记录
10
实验室质量负责人李**的《员工档案》中缺少其授权、能力、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
11
实验室提供不出纺织品断裂强力检测人员张**和甲醛检测人员黄**的上岗培训、考核及授权确认记录。
CNAS-CL01:2006 5.2.1
12
提供不出新进人员沈**能从事ISO898.1:2013检测工作的技术能力评价记录。
13
未能提供检测人员进行相关标准的培训记录,以及能证明其具备从事检测工作能力的确认记录。
14
实验室提供不出徐**等金相试验人员有关金相试样加工设备(切割机、磨抛机等)培训及上岗记录。
15
实验室未提供从事铝合金检测制样员冯**培训合格上岗证。
16
不能提供对检测人员的检测技能进行资格确认的相关材料。
17
查实验室已授权进行金属制品三种限用物质(铅、、镉、六价铬)检测人员(赖朝玲)的技术能力确认记录,没有对其按检测方法(GB/T 26125-2011)正确实施检测进行能力评价的记录。
CNAS-CL01:2006  5.2.3
18
实验室无法提供授权韩**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项目的上岗培训和实际操作考核记录。
19
检测中心提供不出对化学检测人员进行技术能力评价确认记录和授权记录。
20
查实验室检测人员许**的技术档案,“培训/评价记录表”中评定意见栏和审批意见栏的内容为空缺,没有培训评价意见记录,且没有对许**的上岗进行授权。
21
实验室实验室不能提供被授权人员的有效评价记录。
22
实验室提供不出新进人员刘**开展ICP检测铅、镉的能力评价及岗位授权记录。
23
没有提供出对张**进行钢铁中碳硫检测技术能力评价、确认的记录。
CNAS-CL10:2012 5.2.3
24
实验室未对校准人员考核进行详细记录。
CNAS-CL25:2006 5.2.1.1
25
对何**、徐**授权开启色谱、光谱的岗位工作未定期评价持续能力并记录。
CNAS-CL10:2012 5.2.3
人员能力未定期确认
26
缺少原子吸收仪授权操作人员王**定期评价持续能力的记录。
27
实验室未定期评价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
28
中心没有对被授权人员持续能力进行定期评价的证据。
29
实验室未定期对被授权人员谢某某的从事ICP检测持续能力进行评价。
30
实验室不能提供定期对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进行评价的记录。
31
实验室未能提供2013年被授权人员(谢璐)的持续能力评价记录。
32
监督检测所未能提供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的评价记录。
33
实验室没有定期评价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
34
实验室的2014年人员目光校对计划中未包含色牢度、羊绒含量等目光校对内容及实施记录。
CNAS-CL18:2013  5.2.1
35
实验室未能提供2013和2014年度纺织品起球目光校对的计划和实施记录。
36
实验室对纺织产品异味评定、起毛起球评级的检测工作人员,没有进行相关技术能力的评价;从事日晒气候试验机检测的人员无上岗授权证书。
37
没有定期评价从事起毛起球评级、色牢度评级检测人员的相关技术能力。
38
从事羽绒羽毛含绒量、起毛起球评级的人员未定期进行技术能力的评价。
39
实验室不能提供定期评价实施“能源之星”检测项目的人员道德水平的记录信息。
CNAS-SL02:2012 5.2.5

, v3 W% j; x9 `$ o
职责
9 {1 D8 q# l/ e

2 c; g8 x8 G) X6 g, l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手册4.1.4描述“为识别潜在利益冲突规定:中心所有人员不在母体兼任其他职务”,但实验室仅有张**、于**、徐**为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主要管理人员均在母体单位中的其他部门、岗位兼职,实际与规定要求不一致,且手册中对人员的职责界定未予描述。
CNAS-CL01:2006 4.1.4
文件各部分对职责规定不一致
2
岗位职责未赋予检测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的责任和权限。
CNAS-CL01:2006 4.1.5 a
3
A/3版《质量手册》(编号A)“附录1职能分配表”将“4.10改进”要素分配给质量负责人作为主要职能,而实验室主任连相关职能都没有。
4
质量手册对实验室人员的岗位描述与实验室实际的岗位设置不一致。如实验室实际运行有评价工程师和试验员,但体系文件没有相关的职责描述。
5
实验室没有制订检测报告审核员的岗位职责;授权签字人的签字范围没有规定。
6
质量手册4.9.4.3d 规定“由总经理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4.9.4.3e规定“技术负责人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4.11.4.5规定“纠正措施应由质量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上规定存在职责冲突。
CNAS-CL01:2006 4.1.5 f
7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4.1)规定,由样品管理员负责常规检测项目的合同评审,与质量手册4.1.5相关职责规定不符(由业务员负责)。
8
质量手册中5.2.1.2规定的关键岗位人员任职条件与“附件1-7中心人员岗位要求“不一致。有要求不一致,有岗位不一致。
9
实验室质量手册的《职能分配表》中将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的主管领导职能分配给主任,但手册中主任的职责无相关描述。
10
《管理体系手册》4.1.8.2经理职责中规定:f.负责客户反馈和投诉处理;h.负责定期主持中心管理评审。《管理体系手册》6.2职能分配表中规定此两项职责由总监负责。职责分配不相符合。
11
《质量手册》附录3“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中规定“服务供应品采购”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决策,《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中规定由中心经理负责决策,职责规定不相符。
12
在质量手册4.1.4.3中规定:“技术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但XCJC-203-2013《文件控制程序》第3条款职责中规定 :“质量负责人负责体系文件的审核”,规定不一致。
CNAS-CL01:2006   4.2.6
13
质量手册4.9规定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由质量负责人负责。UPP03.01-26《不符合检测工作控制程序》规定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由技术负责人负责。
4.9.1a)
14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的附录3将4.6、4.7、4.13、5.6、5.8、5.10条款的“主要责任”未分配给管理层,而分配给执行部门-办公室,职责分配关系倒置;手册附录5有关管理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职责描述中也未分别涉及上述条款。
CNAS-CL01:2006 4.1.5 f
15
实验室设备由研究院综合计划处组织验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未进行规定。
16
缺少“报价员”的管理职责,在“文档管理员”的职责中缺少合同评审的相关内容。人员一览表与实际情况不符,缺少试验员张爱华的信息。
CNAS-CL01:2006 4.1.5 f
职责规定缺部分岗位
17
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中缺少合同评审、授权签字人、检测校核人员的岗位职责。
18
实验室《质量手册》未规定授权签字人的岗位职责。
19
实验室体系文件中缺少对报告校核人员和样品管理员职责的规定。
20
实验室没有明确规定计量管理室的职责。
21
体系文件中缺少授权签字人职责、权力的相关描述。
22
在手册中没有明确软件测试监督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23
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中缺少合同评审人员的岗位职责。
24
实验室未制定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的职位描述。
CNAS-CL01:2006 5.2.4
25
未按《质量管理手册》(编号A)第4.1章7条的规定,提供权利委派时的书面委托资料。
CNAS-CL01:2006 4.1.5 j
岗位代理方面的问题
26
体系文件没有规定最高管理者的代理人。
27
检测中心没有指定了关键管理人员(主任、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
28
实验室未指定总经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
29
未指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岗位代理人。
30
缺少实验室主任的代理人规定内容。
31
质量手册附录9中对关键行政管理人员委派了代理人,但未规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
32
管理层未指定实验室主任(袁XX)、技术负责人(廖XX、陈XX)在另一地点XX实验室的代理人,质量手册也未作明确规定。
33
质量手册(编号A)附录M(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中规定:技术负责人不在时质量负责人代理;质量负责人不在时技术负责人代理。实验室已授权的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为同一个人。  
34
某些管理岗位出现空白,例如:人体安全防护实验室未安排监督员、资料管理员。
CNAS-CL01:2006   5.2.5
部分岗位未授权
35
实验室未能提供可靠性项目现场测试人员尤**检测资格授权证书。
36
实验室未能对分析测试人员和精密仪器操作人员以书面形式给予授权。
37
未见对操作特殊设备的人员授权。
38
实验室不能提供操作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编号A)、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编号B)人员的上岗授权记录。                                                         
39
不能提供对管XX等检验人员能够从事检测的授权证明。
40
检测中心管理层没有对取制样人员进行授权。
41
实验室提供不出参加OBD试验现场试验的技术人员林**授权的记录。
42
检测中心没有对热态电压仪(编号:A)、急拉断试验仪(编号:B)等重要的试验检测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授权。
43
未对新聘用质检员黄**的检测项目和操作相关设备进行授权。
44
采制样设备操作人员未经授权。
45
实验室没有提供出授权签字人的任命和签发领域识别文件。
CNAS-CL01:2006   5.2.5
部分岗位未授权
46
查实验室2013年11月进行的内部审核记录,智**、刘*两人作为内审员参加了内审活动,但在实验室的内审员授权名单中没有这两人。
CNAS-CL01:2006 4.14.1
47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中缺少对体系文件的完整性负责及确保在实验室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并就与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的内容。
CNAS-CL01:2006 4.1.6
最高管理者职责问题
48
《内部沟通程序》,并定期召开会议,但未按照程序进行会议记录。
49
质量方针声明未由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
CNAS-CL01:2006 4.2.2
50
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未对“当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的变更时,最高管理者是否能确保维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做出规定要求。
CNAS-CL01:2006   4.2.7

% o; n' R" B# r; k! c5 T
资格

$ v: J( y) ]; k4 e' s* M# e# S$ h- h0 B1 @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岗位说明书》缺少授权签字人的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
CNAS-CL01:2006 5.2.1
文件缺部分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
2
质量手册中未对具体岗位任职资格做描述。   
CNAS-CL01:2006 5.2.4
3
质量手册4.1章“组织”(10)检验员任职条件无学历或工作经历要求
4
提供不出对化学检测领域的技术管理者的任职要求。
5
《公司岗位描述》程序文件(编号A)缺少计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岗位职责描述和对应CL10:2012相关人员任职资格要求。
6
提供不出对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授权签字人的任职要求。
7
《质量手册》组织 7.1对技术负责人任职资历的规定与CNAS-CL10:2012的4.5.1 h)要求不符。  
CNAS-CL01:2006 4.1.5 h
文件中规定的任职条件不符合CNAS相关文件的要求
8
《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编号A)4.2.2对技术负责人任职条件的规定与CNAS-CL18:2013的 4.1.5要求不符。
9
质量手册5.2.8“重要岗位人员任职条件”中,对检验员缺少学历和专业要求。
CNAS-CL01:2006 5.2.4
10
检测人员的任职要求缺少应为相关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内容。
11
检测和校准人员任职要求缺少应为相关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内容。
12
检测人员的任职要求缺少应为相关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内容。
13
检测人员任职要求仍写的是:“具备高中(技校)以上文化水平”。
14
手册5.2.2.1中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未将认可准则在化学和纺织新版应用说明中对人员相关要求的纳入。
CNAS-CL01:2006 5.2.1
15
实验室《质量手册》关于授权签字人和检测人员的任职资格没有按照CNAS-CL10:2012规定学历的要求。
16
质量手册中未对相关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电气检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作出规定。
17
实验室质量手册5.2.2.1“各类人员任职资格”中检验员任职资格缺少对学历方面的要求。
18
实验室没有制订“授权签字人、校核人员”资格要求;制订的检测校准人员、技术负责人能力要求没有满足CNAS-EL-01:2012相关规定。
19
制订的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与CNAS-EL-01:2012《认可说明》要求不符。
CNAS-EL-01 3.2
20
任命的质量监督员刘**无检测经历,不符合监督员的条件。
CNAS-CL01:2006 4.1.5 g
监督员资格不满足要求
21
李**所学专业为新闻,没有检测工作经历,不符合质量监督员的要求。
22
实验室设1名监督人员(赵某),仅持有化验员上岗证,而无采、制样上岗证。
23
该实验室现有1名监督员缺少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项目的工作经历。
24
实验室2014年1月新任命质量负责人王**,其技术档案中没有表明具备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与ISO/IEC17025标准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工作经历方面的材料。
CNAS-CL01:2006 5.2.4
质量负责人资格不满足要求
25
没有刘**等五位内审员经过有关内审知识培训的记录。
CNAS-CL01:2006 4.14.1
内审员资格不满足要求
26
2014年3月内审计划和记录中显示王xx和付xx参与审核,但提供不出参加培训和具备资格的证据。
27
实施ICP现场试验项目的人员杨**、韦**为在读大专学生,但已获得检测中心的检测工作授权。
CNAS-CL10:2012 5.2.3
使用非长期雇佣人员
. C* ]9 n, {* b9 ~  T
- End -

- s( v, @+ C: J: u% Y8 o
  B. F2 n& ~& A! \+ D- h, S# B

# \: h! B, V) ]! i0 H1 }0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评审不符合项之人员2016-01-30 [url=]质量与认证[/url]0 H. H7 f  H  g6 e' }
监督
2 V- ^- [  r6 s$ Y6 U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实验室《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的附表文件列有《检验人员监督计划表》和《检验人员监督记录及评价表》,但该程序没有人员监督的相关要求。
CNAS-CL01:2006  5.2.3
文件对监督的规定不足
2
质量手册5.2.3.3监督范围未包括“其他技术人员”,也无“关键支持人员的识别”。   
3
采、制样岗位未设监督人员。
CNAS-CL01:2006 4.1.5 g
部分领域未设监督员
4
实验室未设置部件检测领域的质量监督员。
5
实验室只任命了一名质量监督员,未能对家电、灯具、线缆的检测工作进行充分的监督。
6
实验室未明确校准领域的监督人员。
7
实验室不能提供2014年质量监督计划和质量监督记录。
CNAS-CL01:2006 4.1.5 g
缺部分监督记录
8
实验室未能提供出2013年度质量监督员的监督记录。
9
不能提供2014年食品、中药材检测领域的监督记录。
10
实验室未能提供对在培员工进行监督的记录。
11
核查质量监督,发现质量监督程序(编号A)中对试验人员监督的充分性要求不明确,2013年评审后新进10多位试验员,2014年只有对一名新试验员进行检测项目监督的记录。
12
自上次监督评审以来,监督员只有对新进或轮岗人员在培期间作检测的监督记录,提供不出对检测员日常检测的监督记录。   
13
未能提供对2013年7月新入职的员工李XX已进行工作监督的材料。
CNAS-CL01:2006 5.2.1
14
实验室不能提供新进员工周XX的年度监督记录。
15
实验室提供不出对2013年新进在培人员邓XX进行监督的证据,也提供不出对检测人员进行资格确认的客观证据。
16
未能提供2013年新进实验室的3名检测人员安排了适当监督的记录。
17
2014年度日常监督计划表无被监督对象。
CNAS-CL01:2006 4.1.5 g
监督计划表缺监督对象
18
2014年度 “日常监督计划表”不能提供被监督对象(人员)相关的信息。
19
现行“质量监督记录”中无被监督人和校准过程监督等内容。
CNAS-CL01:2006 4.1.5 g
监督记录缺内容
20
2014年6月监督记录缺少监督的对象、过程内容、依据和监督人等信息。
21
监督员于2014年4月22日对一检测员检测冲击强度作监督,没有记录检测员是否严格按检测标准规范操作的情况。
22
实验室提供的监督活动记录中缺少监督方式(时机)等信息,未对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检测操作流程的符合性、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23
查见监督记录,对被监督人员无具体的监督项目、监督过程描述。
24
CC03-2010工作质量监督程序4.1.2规定每月初各室制定监督计划,每周各室对监督结果进行通报和分析讨论,但在实际执行中为每季度制定监督计划,也未能提供每周的监督结果通报和分析讨论记录。
4.1.5g)
监督的实施不到位
25
2013年10月16日进行的监督发现,被监督人进行随机振动试验操作时没有正确修改试验参数。对此不符合现象,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不再发生。
CNAS-CL01:2006 4.11.1
监督发现不符合后未实施纠正
26
2014年1月24日监督时,发现监督张XX操作地毯摩擦色牢度试验,使用圆形摩擦头,不符合GB/T3920-2008标准规定。但监督记录未提供纠正措施的记录。
CNAS-CL01:2006 4.11.1
监督发现不符合后未实施纠正
27
2014年2月20日《日常监督记录》记载“压缩永久变形及压变原始记录中试验温度条件与委托单上的描述不一致,委托单要求是158oF,原始记录为70oC”,但提供不出对该不符合纠正的记录。
CNAS-CL01:2006 4.9.2
28
2013年12月2日监督员发现一检测员在检测前对冲击吸收仪不处于水平状态而未作水平调整。在该项偏离的纠正措施记录中评价其为一般不符合,跟踪验证意见为已采取纠正措施。但在原因分析栏,没有记录该不符合产生的原因。   
CNAS-CL01:2006 4.11.2
监督发现不符合后未分析原因

2 a( [% L! b- j  ~
培训

2 v5 U* q/ q3 G! p+ _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2014年1月新版管理体系文件实施后,未进行宣贯培训和考核。
CNAS-CL01:2006 4.2.1
管理体系培训不足
2
实验室于2014年5月12日发布了C版 质量手册,但未提供宣贯记录。
3
体系文件于2013年12月30日改版发布实施后未向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宣贯。
4
不能提供炭素制样人员胡某对制样标准、制样作业指导书及加工技能培训证据。
CNAS-CL01:2006 5.2.1
技术培训项目不全
5
实验室不能提供制样人员柯**和韩**的相关培训证明材料。
6
监督检测所未能对岩相分析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7
实验室提供不出检测员严**对变更标准AATCC 20-2013《纤维分析:定性》的培训和考核记录。
8
2014年人员培训计划中没有安排全员对CNAS-CL10:2012版的培训和宣贯。
CNAS-CL01:2006 5.2.2
9
实验室未能提供JJG117-2013《平板检定规程》和JJF1411-2013《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规范》变更后的校准人员接受培训的证据。
10
JJG646-1990《定量可调移液器检定规程》变更为JJG646-2006《移液器检定规程》,实验室未能提供对校准人员进行培训的证据。
11
抽取空气滤清器试验人员荀**的培训记录,没有对相关产品试验方法标准ISO5011的培训内容。
12
2014年的培训计划中缺少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内容。
13
查看从事贵金属化学检测人员的培训记录,缺少GB T 9288-2006火试金法的培训内容。
CNAS-CL01:2006   5.2.5
14
实验室不能提供微生物实验人员生物检测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的培训记录。
CNAS-CL09:2013 5.2.1 e
15
实验室未提供HPLC操作人员的设备使用培训记录。
CNAS-CL10:2012  5.2.2
16
实验室未提供化学领域质量控制方法的培训计划。
17
实验室不能提供现场操作液相色谱检测人员曹某的仪器操作培训记录。
18
a)不能提供从事化学检测领域人员CNAS-CL10:2012的培训证据;b)不能提供从事直读发射光谱分析人员李**接受过涉及仪器原理、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培训记录。
19
实验室2013年和2014年培训计划中未包括ISO334:2013《固体矿物燃料—全硫的测定—艾氏卡法》、ISO11722:2013《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通氮干燥法》检测方法的内容。
20
查检测人员李某的人员技术档案,无法提供对其承担GB 4706.1中安全检测项目能力进行培训记录。
5.2.1/CNAS-CL19:2010
21
实验室不能提供取样和制样人员孙**的培训证明材料。
22
实验室提供不出制样人员的培训记录。
23
(1)实验室未能提供食品接触材料感官分析 DIN10955:2004人员培训、考核、授权及持续维持能力的证明资料。(2)有机室新进人员谢**未接受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培训。(3)不能提供检测员胡**2012年7月份上岗后专业技术能力持续培训的记录。(4)黄**、习**个人人员档案中检测项目授权不明确。
5.2.1.1/CNAS-CL25:2006
24
实验室缺少对检测人员安全操作知识进行培训的计划和记录。
CNAS-CL10:2012  5.2.2
缺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
25
2014年培训计划中未包含质量控制方法及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
CNAS-CL10:2012  5.2.2
缺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
26
实验室缺少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计划及实施记录。
27
查阅实验室2013和2014年度培训计划,均未包括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内容。
28
实验室培训计划未包括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等内容的培训。
29
实验室2013年和2014年培训计划中均无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内容。  
30
实验室2013、2014年人员培训计划未包括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
31
查2013年7月的新进人员张某某,缺少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 培训记录。
32
查新进人员王**(2013.8进)档案,其中缺人员培训、有效性评价信息及上岗考核资料;档案记录确认上岗为“食品化学室”,但未明确具体技能项目岗位。
CNAS-CL01:2006 5.2.1
培训记录、评价记录
33
实验室未能提供新扩项标准AS NZS 4020-2005水生微生物的生长、细胞毒性项目检测人员培训及评价的记录。
CNAS-CL01:2006 5.2.2
缺培训记录
34
实验室不能提供对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CNAS-CL10:2012版文件的培训记录。
35
实验室未对2014年4月份实验室资质认定/认可内审员培训进行记录。
36
煤的发热量实验人员没有发热量检测相关知识培训的记录。
37
实验室人员的档案中未记录2013年以后的培训情况。
CNAS-CL01:2006   5.2.5
38
检测员奚*的人员档案中只填写2002年最初学历,而未将2007年入职本实验室后的上岗前培训和专项培训经历记录在档案中。
39
现场高压试验人员戴*、刘**有高压上岗证,但不能提供高压上岗培训记录。
40
棉花检测员吴**的技术档案中缺少培训的相关记录。
41
查2013年4月入职员工张**的人员档案,未见其无机化学检测授权岗位的培训记录。
42
查关键检测人员冯瑛(1)2012年参加了金相检验和2013年的内审员外部培训,培训合格,并获培训证书,(2)2014年任命为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查该人员技术档案,均无培训证书及任质量负责人的工作描述。
CNAS-CL01:2006 5.2.4
43
实验室不能提供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的计划和记录。
CNAS-CL01:2006 5.2.2
缺培训计划
44
实验室未制订关于实验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
45
实验室没有提供2014年的人员培训计划。
46
2013年人员培训计划没能制订关于实验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
47
实验室对新进入人员完成预期任务所需的培训内容不明确。
48
2013年进行了GB17625.1-2012、GB17625.2-2007标准方法培训,未能提供人员能力的考核和效果评价记录。
CNAS-CL01:2006 5.2.2
未评价培训有效性
49
实验室在新开展燃气采暖热水炉产品检验工作时,对检验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未对人员能力进行考核确认。
50
查实验室员工刘**等三人的内部培训、考核记录,缺少《皮革-皮革鉴别 显微镜法》(ISO 17131:2012)标准培训的结果考核和有效性评价记录。

4 s& W7 E/ ~/ A. a# O3 v
能力( x: \" N& j! H8 T, P9 Z

+ w4 w  ~/ t+ A* O9 T, a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在进行储水式电热水器现场实验室时,检测人员对器具进行耐压测试时仅对内胆和插头L线和N线间进行测试,未按照标准对可触及金属外壳和带电部件进行测试,另外对该I类器具上的II类结构未进行测试。 经提问检验员不知道II类结构的定义且不知道如何进行实验,因实验室管理者兼技术负责人未到现场参与评审,询问申请授权签字人的质量负责人,存在同样的情况。
CNAS-CL01:2006 5.2.1
人员能力不足以承担认可的检测/校准活动
2
在进行原电池放电量检验时发现,测试人员对样品数量的选取和试验结果的判定,不符合GB/T 8897.2-2013第7.5条款的要求;2)在进行锂原电池电池外部短路试验时发现,测试人员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和过程,不符合GB 8897.4-2008第6.5.1条款的要求。
3
在评审现场发现,金属材料检测人员使用千分尺没有读取零值,测量读数仅为小数点后两位。
CNAS-CL19:2010 5.2.1
4
现场试验人员莫**在测量恒温恒湿试验用水的电阻率时试验操作不熟练,最终未能测出水的电阻率。
5
在现场进行塑料拉伸强度试验时发现,检测人员对ISO 527-2:2012《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压和挤压塑料试验条件》(英文版)标准不能正确理解。
CNAS-CL01:2006 5.4.2
6
查阅编号为A的人员技术档案,发现从事化学检测人员黄XX不具化学或相关专业,也不具10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
CNAS-CL10:2012 5.2.1
部分人员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不满足CNAS相关文件的要求
7
从事化学检测人员潘**不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者10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
8
管理手册(第9版)附录6《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中规定技术负责人为大专以上学历,未考虑其专业要求。现场检查中发现,材料科技术负责人李**,专业背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夜大本科),实验室在该人员的授权时未考虑其专业背景。
CNAS-CL19:2010 5.2.1
9
实验室没有提供出汪*、华**等技术人员的相关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经验、授权和能力确认的记录。
CNAS-CL01:2006   5.2.5
缺能力确认记录
10
实验室质量负责人李**的《员工档案》中缺少其授权、能力、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
11
实验室提供不出纺织品断裂强力检测人员张**和甲醛检测人员黄**的上岗培训、考核及授权确认记录。
CNAS-CL01:2006 5.2.1
12
提供不出新进人员沈**能从事ISO898.1:2013检测工作的技术能力评价记录。
13
未能提供检测人员进行相关标准的培训记录,以及能证明其具备从事检测工作能力的确认记录。
14
实验室提供不出徐**等金相试验人员有关金相试样加工设备(切割机、磨抛机等)培训及上岗记录。
15
实验室未提供从事铝合金检测制样员冯**培训合格上岗证。
16
不能提供对检测人员的检测技能进行资格确认的相关材料。
17
查实验室已授权进行金属制品三种限用物质(铅、、镉、六价铬)检测人员(赖朝玲)的技术能力确认记录,没有对其按检测方法(GB/T 26125-2011)正确实施检测进行能力评价的记录。
CNAS-CL01:2006  5.2.3
18
实验室无法提供授权韩**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检测项目的上岗培训和实际操作考核记录。
19
检测中心提供不出对化学检测人员进行技术能力评价确认记录和授权记录。
20
查实验室检测人员许**的技术档案,“培训/评价记录表”中评定意见栏和审批意见栏的内容为空缺,没有培训评价意见记录,且没有对许**的上岗进行授权。
21
实验室实验室不能提供被授权人员的有效评价记录。
22
实验室提供不出新进人员刘**开展ICP检测铅、镉的能力评价及岗位授权记录。
23
没有提供出对张**进行钢铁中碳硫检测技术能力评价、确认的记录。
CNAS-CL10:2012 5.2.3
24
实验室未对校准人员考核进行详细记录。
CNAS-CL25:2006 5.2.1.1
25
对何**、徐**授权开启色谱、光谱的岗位工作未定期评价持续能力并记录。
CNAS-CL10:2012 5.2.3
人员能力未定期确认
26
缺少原子吸收仪授权操作人员王**定期评价持续能力的记录。
27
实验室未定期评价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
28
中心没有对被授权人员持续能力进行定期评价的证据。
29
实验室未定期对被授权人员谢某某的从事ICP检测持续能力进行评价。
30
实验室不能提供定期对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进行评价的记录。
31
实验室未能提供2013年被授权人员(谢璐)的持续能力评价记录。
32
监督检测所未能提供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的评价记录。
33
实验室没有定期评价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
34
实验室的2014年人员目光校对计划中未包含色牢度、羊绒含量等目光校对内容及实施记录。
CNAS-CL18:2013  5.2.1
35
实验室未能提供2013和2014年度纺织品起球目光校对的计划和实施记录。
36
实验室对纺织产品异味评定、起毛起球评级的检测工作人员,没有进行相关技术能力的评价;从事日晒气候试验机检测的人员无上岗授权证书。
37
没有定期评价从事起毛起球评级、色牢度评级检测人员的相关技术能力。
38
从事羽绒羽毛含绒量、起毛起球评级的人员未定期进行技术能力的评价。
39
实验室不能提供定期评价实施“能源之星”检测项目的人员道德水平的记录信息。
CNAS-SL02:2012 5.2.5

5 Y% [7 R2 ^2 ~2 S+ v
职责
/ i. q8 k* h5 P0 G8 u
1 M3 X& w' Y7 M+ F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手册4.1.4描述“为识别潜在利益冲突规定:中心所有人员不在母体兼任其他职务”,但实验室仅有张**、于**、徐**为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主要管理人员均在母体单位中的其他部门、岗位兼职,实际与规定要求不一致,且手册中对人员的职责界定未予描述。
CNAS-CL01:2006 4.1.4
文件各部分对职责规定不一致
2
岗位职责未赋予检测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的责任和权限。
CNAS-CL01:2006 4.1.5 a
3
A/3版《质量手册》(编号A)“附录1职能分配表”将“4.10改进”要素分配给质量负责人作为主要职能,而实验室主任连相关职能都没有。
4
质量手册对实验室人员的岗位描述与实验室实际的岗位设置不一致。如实验室实际运行有评价工程师和试验员,但体系文件没有相关的职责描述。
5
实验室没有制订检测报告审核员的岗位职责;授权签字人的签字范围没有规定。
6
质量手册4.9.4.3d 规定“由总经理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4.9.4.3e规定“技术负责人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4.11.4.5规定“纠正措施应由质量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上规定存在职责冲突。
CNAS-CL01:2006 4.1.5 f
7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4.1)规定,由样品管理员负责常规检测项目的合同评审,与质量手册4.1.5相关职责规定不符(由业务员负责)。
8
质量手册中5.2.1.2规定的关键岗位人员任职条件与“附件1-7中心人员岗位要求“不一致。有要求不一致,有岗位不一致。
9
实验室质量手册的《职能分配表》中将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的主管领导职能分配给主任,但手册中主任的职责无相关描述。
10
《管理体系手册》4.1.8.2经理职责中规定:f.负责客户反馈和投诉处理;h.负责定期主持中心管理评审。《管理体系手册》6.2职能分配表中规定此两项职责由总监负责。职责分配不相符合。
11
《质量手册》附录3“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中规定“服务供应品采购”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决策,《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中规定由中心经理负责决策,职责规定不相符。
12
在质量手册4.1.4.3中规定:“技术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但XCJC-203-2013《文件控制程序》第3条款职责中规定 :“质量负责人负责体系文件的审核”,规定不一致。
CNAS-CL01:2006   4.2.6
13
质量手册4.9规定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由质量负责人负责。UPP03.01-26《不符合检测工作控制程序》规定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由技术负责人负责。
4.9.1a)
14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的附录3将4.6、4.7、4.13、5.6、5.8、5.10条款的“主要责任”未分配给管理层,而分配给执行部门-办公室,职责分配关系倒置;手册附录5有关管理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职责描述中也未分别涉及上述条款。
CNAS-CL01:2006 4.1.5 f
15
实验室设备由研究院综合计划处组织验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未进行规定。
16
缺少“报价员”的管理职责,在“文档管理员”的职责中缺少合同评审的相关内容。人员一览表与实际情况不符,缺少试验员张爱华的信息。
CNAS-CL01:2006 4.1.5 f
职责规定缺部分岗位
17
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中缺少合同评审、授权签字人、检测校核人员的岗位职责。
18
实验室《质量手册》未规定授权签字人的岗位职责。
19
实验室体系文件中缺少对报告校核人员和样品管理员职责的规定。
20
实验室没有明确规定计量管理室的职责。
21
体系文件中缺少授权签字人职责、权力的相关描述。
22
在手册中没有明确软件测试监督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
23
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中缺少合同评审人员的岗位职责。
24
实验室未制定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的职位描述。
CNAS-CL01:2006 5.2.4
25
未按《质量管理手册》(编号A)第4.1章7条的规定,提供权利委派时的书面委托资料。
CNAS-CL01:2006 4.1.5 j
岗位代理方面的问题
26
体系文件没有规定最高管理者的代理人。
27
检测中心没有指定了关键管理人员(主任、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
28
实验室未指定总经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
29
未指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岗位代理人。
30
缺少实验室主任的代理人规定内容。
31
质量手册附录9中对关键行政管理人员委派了代理人,但未规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
32
管理层未指定实验室主任(袁XX)、技术负责人(廖XX、陈XX)在另一地点XX实验室的代理人,质量手册也未作明确规定。
33
质量手册(编号A)附录M(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中规定:技术负责人不在时质量负责人代理;质量负责人不在时技术负责人代理。实验室已授权的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为同一个人。  
34
某些管理岗位出现空白,例如:人体安全防护实验室未安排监督员、资料管理员。
CNAS-CL01:2006   5.2.5
部分岗位未授权
35
实验室未能提供可靠性项目现场测试人员尤**检测资格授权证书。
36
实验室未能对分析测试人员和精密仪器操作人员以书面形式给予授权。
37
未见对操作特殊设备的人员授权。
38
实验室不能提供操作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编号A)、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编号B)人员的上岗授权记录。                                                         
39
不能提供对管XX等检验人员能够从事检测的授权证明。
40
检测中心管理层没有对取制样人员进行授权。
41
实验室提供不出参加OBD试验现场试验的技术人员林**授权的记录。
42
检测中心没有对热态电压仪(编号:A)、急拉断试验仪(编号:B)等重要的试验检测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授权。
43
未对新聘用质检员黄**的检测项目和操作相关设备进行授权。
44
采制样设备操作人员未经授权。
45
实验室没有提供出授权签字人的任命和签发领域识别文件。
CNAS-CL01:2006   5.2.5
部分岗位未授权
46
查实验室2013年11月进行的内部审核记录,智**、刘*两人作为内审员参加了内审活动,但在实验室的内审员授权名单中没有这两人。
CNAS-CL01:2006 4.14.1
47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中缺少对体系文件的完整性负责及确保在实验室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并就与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的内容。
CNAS-CL01:2006 4.1.6
最高管理者职责问题
48
《内部沟通程序》,并定期召开会议,但未按照程序进行会议记录。
49
质量方针声明未由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
CNAS-CL01:2006 4.2.2
50
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未对“当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的变更时,最高管理者是否能确保维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做出规定要求。
CNAS-CL01:2006   4.2.7
3 d4 A/ U' V5 Z/ C
资格

8 U$ s$ @: J" }  S0 p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岗位说明书》缺少授权签字人的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
CNAS-CL01:2006 5.2.1
文件缺部分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
2
质量手册中未对具体岗位任职资格做描述。   
CNAS-CL01:2006 5.2.4
3
质量手册4.1章“组织”(10)检验员任职条件无学历或工作经历要求
4
提供不出对化学检测领域的技术管理者的任职要求。
5
《公司岗位描述》程序文件(编号A)缺少计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岗位职责描述和对应CL10:2012相关人员任职资格要求。
6
提供不出对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授权签字人的任职要求。
7
《质量手册》组织 7.1对技术负责人任职资历的规定与CNAS-CL10:2012的4.5.1 h)要求不符。  
CNAS-CL01:2006 4.1.5 h
文件中规定的任职条件不符合CNAS相关文件的要求
8
《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编号A)4.2.2对技术负责人任职条件的规定与CNAS-CL18:2013的 4.1.5要求不符。
9
质量手册5.2.8“重要岗位人员任职条件”中,对检验员缺少学历和专业要求。
CNAS-CL01:2006 5.2.4
10
检测人员的任职要求缺少应为相关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内容。
11
检测和校准人员任职要求缺少应为相关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内容。
12
检测人员的任职要求缺少应为相关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内容。
13
检测人员任职要求仍写的是:“具备高中(技校)以上文化水平”。
14
手册5.2.2.1中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未将认可准则在化学和纺织新版应用说明中对人员相关要求的纳入。
CNAS-CL01:2006 5.2.1
15
实验室《质量手册》关于授权签字人和检测人员的任职资格没有按照CNAS-CL10:2012规定学历的要求。
16
质量手册中未对相关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电气检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作出规定。
17
实验室质量手册5.2.2.1“各类人员任职资格”中检验员任职资格缺少对学历方面的要求。
18
实验室没有制订“授权签字人、校核人员”资格要求;制订的检测校准人员、技术负责人能力要求没有满足CNAS-EL-01:2012相关规定。
19
制订的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与CNAS-EL-01:2012《认可说明》要求不符。
CNAS-EL-01 3.2
20
任命的质量监督员刘**无检测经历,不符合监督员的条件。
CNAS-CL01:2006 4.1.5 g
监督员资格不满足要求
21
李**所学专业为新闻,没有检测工作经历,不符合质量监督员的要求。
22
实验室设1名监督人员(赵某),仅持有化验员上岗证,而无采、制样上岗证。
23
该实验室现有1名监督员缺少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项目的工作经历。
24
实验室2014年1月新任命质量负责人王**,其技术档案中没有表明具备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与ISO/IEC17025标准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工作经历方面的材料。
CNAS-CL01:2006 5.2.4
质量负责人资格不满足要求
25
没有刘**等五位内审员经过有关内审知识培训的记录。
CNAS-CL01:2006 4.14.1
内审员资格不满足要求
26
2014年3月内审计划和记录中显示王xx和付xx参与审核,但提供不出参加培训和具备资格的证据。
27
实施ICP现场试验项目的人员杨**、韦**为在读大专学生,但已获得检测中心的检测工作授权。
CNAS-CL10:2012 5.2.3
使用非长期雇佣人员
6 s1 k0 E2 L; J% L! k% R4 B
- End -

6 o1 }2 z7 f1 q) Y

# X$ q4 o: w5 ~: t9 b7 a3 O

) ^: X! v8 Q$ K8 {0 ~6 b, y* O3 ]. X$ ~+ v6 i7 V#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评审不符合项之组织( D/ t5 W& [1 Q7 \% ]- S0 m
2016-01-30
4 g" H6 x& J5 ?; K+ y) m! n# @4 O$ Y2 c2 q& ~! T3 J( R

  @0 c* T# @, e8 p4 Z- a4 J# i1 O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说明
1
实验室提供任命文件中实验室主任不是现在实验室主任唐XX。
CNAS-CL01:2006 4.1.1
法律地位
2
实验室负责人缺少主管部门的正式书面任命。
3
实验室缺少满足法定管理机构或对其提供承认的组织的需求的明确承诺。
CNAS-CL01:2006 4.1.2
承诺
4
实验室质量手册管理结构及内部组织机构图没有描述2个试验场所。
CNAS-CL01:2006 4.1.3
组织架构
5
在测试中心外部组织机构框图中,对其与母体组织中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关系没做描述。
6
实验室在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其组织地位、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在质量手册中未作清晰描述。
7
组织机构图未表述其母体组织中财务处、采购处等涉及或影响实验室检测活动的关键部门对实验室的支持服务关系。
8
提供不出描述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关系的文件或图表。

& c2 C5 n# `; s  a0 ?4 u9 y
1 r4 ?' S4 B) a: K" ^) v

& ~! G. f2 m# V. T0 G2 |

$ V  q% G9 I  e2 H

7 f# a. F3 X7 J+ R# t+ T7 y5 A
- End -

4 X& q! {9 `# p* M' T8 i' I8 |3 B-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评审不符合项之环境与设施) I7 |1 l  O# U, W# V# k
2016-01-30
" }1 g+ C! Z, T( Q
2 M$ e& Q9 M4 f8 h" m* a. N1 ~( m
环境设施

  B4 o# m6 R% y7 v  H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精密检测室的环境条件(如恒温要求)没有文件化的描述。
CNAS-CL01:2006 5.3.1
缺对环境条件的文件化规定
2
实验室没有制订纺织和鞋子检测用恒温恒湿室的管理制度。
3
实验室拉拔力试验台所处房间不能进行温度控制,影响检测结果质量。
CNAS-CL01:2006 5.3.1
环境条件不满足试验要求
4
皮革耐折试验仪没有放在恒温恒湿环境条件。
5
杯身挺度仪BZ-014J放在物理2室,该实验室是非恒温恒湿室;编号为WT(14)-PQ-0114原始记录中现场试验环境温度记录为15℃-25℃,而试验技术要求为20℃-25℃环境温度可靠性试验,该环境温度波动不满足试验要求。
6
进行动态试验时,检测标准要求每次试验前吸能管材料应在15-25℃之间的温度下至少保持12H,现场试验时发现实验室没有符合该要求的吸能管存放设施。
7
1、长度力学室323室温度不能满足JJG 21-2008《千分尺检定规程》规定的环境要求;2、指示表校准试验过程中,未记录环境每小时温度变化量;3、海洋沉积物样品前处理室缺样品风干设施。
8
测定PM2.5使用的XP105DR电子天平不能满足标准规定的温度、湿度控制条件。
9
电子分析天平安装在化学分析检测室门口的工作台上,环境条件满足不了电子分析天平使用条件。
10
某试验区域控制温度报警范围为40℃,与编号A《环境设施日常监控内容表》要求不符。
11
1.皮革收缩温度项目的检测应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编号A的收缩温度测定仪放在恒温恒湿实验室内做试验对恒温恒湿的控制有影响;2.阀门高压试验现场无安全防护装置和设施。
12
开展耐压测量仪校准的实验室没有设置被校准仪器外壳接地的连接点。
13
现场发现,在钞票耐性试验的灯箱评级时,没有对室外光线进行必要的遮档。     
14
在恒温恒湿间,材料试验机与天平台等放置于地下回风的地板上。基座不平稳坚固,人员走动也引起天平显示数据的漂移。
15
风轮叶片测试场地没有水泥固化,没有垂直风轮直径的基准线,采用偏心旋转加载时叶片振幅受场地影响。
16
作业指导书要求天平称量室的环境实施温度为20℃~28℃,相对湿度30%~70%,实验期间监控设备显示的温度为:22.6℃~26.7℃,相对湿度62%~78%。
17
在115号房测试现场发现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平均热损系数测定在一空旷大房间进行,不满足上述标准规定环境温度21℃≤t0≤25℃的要求。
18
高温室安装的通风设施的排风量不能满足需要。
CNAS-CL10:2012  5.3.1
排风设施
19
工业分析室未安装通风设施,实验中产生的有害废气无法及时排出。
20
实验室进行的“盐雾”、“耐工业溶剂”检测场所缺少排风设施,照明亮度不够。
21
实验室金相分析样品制备间缺少抽风设施。  
CNAS-CL01:2006  5.3.2
22
缺少定期检查化工检测实验室内紧急喷淋装置功能有效性的记录。
CNAS-CL10:2012  5.3.1
定期检查设施
23
实验室未提供定期检查洗眼器及紧急喷淋装置的功能有效性的记录。
24
实验室未提供化验室Ⅱ的洗眼器定期检查其功能的有效性记录。
25
对剧毒物质三氧化二砷、乐果标品的贮存设施不能达到安保的有关规定。
CNAS-CL10:2012  5.3.1
有毒有害物质的储存
26
查编号为A的检测报告时发现,对Pb等痕量元素检测时,未对样品粉碎的制备过程(该过程使用了剪刀等)是否会导致样品污染进行验证。
CNAS-CL10:2012  5.3.1
交叉污染
27
未能提供资料证明安规实验室接地措施满足规范要求。
CNAS-CL11:2006  5.3.1  
接地电阻
28
火炬电子实验室未能提供防雷接地和电源特性的监测和维护计划。
29
实验室未能提供日常“接地电阻”的监测与维护记录。
30
实验室不能提供接地措施的维护和验证记录。
31
评审现场未能提供试验桌子接地、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的检查记录。
32
标准GB 12021.6-2008中规定,测试条件必须满足电源的额定电压±1%、额定频率±0.5Hz的要求,实验室没有对供电电源满足该要求进行确认。
CNAS-CL11:2006  5.3.1  
供电电源
33
核查电源质量核查报告,未测量电机实验室电源的谐波电压因数、三相电压系统的对称性,也未提供实验室照度监测记录。
34
电池电性能检测设备(A和B)没有配备稳压电源(试验电压应保持在额定电压的±3%)。
35
实验室电源的设备参数及计量核查结果表明,其电压稳定度为<1%,实验室未能确认其能满足标准波动小于0.2%的要求。
36
未能对5KVA试验稳压电源(编号A)的频率稳定度、电压稳定度和总谐波畸变等电源特性进行核查。
37
实验室提供不出电源特性符合电器试验室对电压、频率、谐波畸变等要求的相关证明。
38
实验室在质量体系三级文件编号A《实验室对环境条件的技术要求》2.1.5中规定了对实验室测试电源的技术要求,但未能提供测试电源的电源谐波监测记录。
39
实验室不能提供电学检测室接地电阻、电源定期检测计划和实施记录。
40
实验室未能提供试验电源的稳定性核查记录。
41
实验室不能提供编号A漏电试验端口试验电源质量的监测记录。
42
程序文件编号A/4.4、4.5、管理手册编号B/5.3中缺少对试验室的电源特性的规定。
43
现场检查时试验室也未能提供电源特性试验报告。
44
实验室未能提供电源特性试验报告。
45
查程序文件编号A《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管理手册5.3《设施和环境条件》时,发现条款中缺少对电气检测试验室电源特性要求的规定;查编号为B、500kV东善桥变#1主变套管介质损耗及容量测量检测报告时,试验室未提供电源特性试验报告。
46
实验室不能提供高压试验大厅电压稳定度、频率稳定度、谐波畸变的监测记录。
47
实验室提供不出通用安全室测量电源的电压、频率、谐波畸变满足检测要求的证据
48
未能提供保持试验额定电压±3%,频率±2%的核查记录。
49
实验室未能提供用于洗衣机性能检测用终端插座的电源核查记录。
50
未能提供资料证明安规实验电源(编号:A)总谐波畸变不大于5%。
51
实验室配备CIC_ACP-180多功能变频电源(编号:A),未能提供电压稳定度为≤±3.0%、频率稳定度为≤±2.0%、谐波失真为≤5%的电源核查证明。
52
实验室在对J02性能测试室的试验电源的稳定性核查时,仅考虑了CL11规定的+/-3%要求,而未考虑GB/T8059.1-4对于试验电源稳定性应维持在+/-1%的要求。
53
实验室不能提供对对电源系统的电压、功率、谐波畸变的监控记录。
54
实验室提供不出试验电源特性是否符合检测标准要求的相关记录。
55
实验室不能提供测量电源的电压额定值、频率额定值、电压稳定度、频率稳定度、谐波畸变符合检测要求的证据。  
56
1、隔爆实验室未对大气压进行检测和记录。
! a/ |' L0 o/ d1 u1 [2、未对试验电源的谐波电压因素(HVF)、三相电压系统的对称性及频率的波动量进行评定。   
CNAS-CL11:2006  5.3.1  
环境条件
57
该实验室申请扩项的GB/T22769第6.3.4.1辐射式器具热性能试验中使用的标准试验室,其尺寸和结构不满足标准附录A中标准实验室的要求,且实验室未能提供证明其满足温度及湿度控制要求。
58
实验室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技术要求缺少文件化要求。
59
实验室用1kV/μs冲击电压进行电压保护等级测试时,试验环境未能保证封闭区域和安全距离。
60
在进行灯具 “热试验”现场试验时,试验期间防风试验罩内环境温度变化大于±1℃,不符合标准要求。
61
现场进行抽油烟机空气性能试验时,检测员读取未经校准的空调器上的温度示值记录在环境温度记录表上。
62
实验室在现场演示电饭锅能效测试时,未对产品周围的气流进行监控,测试条件不能满足GB 12021.6-2008的要求。
63
实验室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技术要求缺少文件化要求。现场发现,通信产品试验室缺少环境除湿及温度调节设备;电力产品试验室温升试验环境温度不能满足GB/T2317.3-2008标准要求。
64
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中利边测试对检测环境有温度要求,但实验室该项检测的工作记录单未显示有记录环境条件。
CNAS-CL17:2006 5.3.1
65
查下斜街分地点半消声室相关技术档案,未能提供本底噪声检测结果。
CNAS-CL15:2006 5.3.1
66
现场参观时,检验员陈X表示平时在(编号A)“电压试验机”进行试验是自己一人单独操作。
CNAS-CL11:2006  5.3.1
升压操作须由2人操作
67
用于称量标准物质的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所放置的平台没能充分考虑其振动对结果正确性的影响。
CNAS-CL01:2006  5.3.2
缺减震措施
68
量热室天平试验台缺少减震措施,影响0.1mg位数据的读取。
6 K. @8 W5 ^9 \6 \
环境监控

: |" D7 _' m% y  m6 j1 J! g4 S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三坐标测量实验室未配备连续温度记录仪,无法有效监控环境温度变化对零件尺寸检测的影响。
CNAS-CL01:2006 5.3.1
环境条件监控不到位
2
化学分析实验室编号为A的冰箱无有效的温度监控设施,且检测样品与化学试剂混合放置。
3
实验室不能提供试验用假人在试验前放置期间的温度符合规定的证据。
4
实验室对温湿度进行了监控,但是未对大气压进行监控,而已获能力范围内的SJ11394-2009和SJ11399-2009对试验时的大气压有明确规定。
5
不能提供人造板干燥器法甲醛释放量测定中温度的连续监控记录。
6
塑料材料试验前预处理的环境温湿度每天上下午各记录一次,不能证明其符合要求。
CNAS-CL01:2006  5.3.2
7
实验室未能提供灯具耐久性试验房现场试验环境温度监控记录。
8
X射线测试仪(型号DCX-100N)要求检测间相对湿度≤55%,该设备所在的X光房没有关于湿度的监测记录。
9
不能提供干燥器法甲醛释放量测定中吸收温度的连续监控记录。
10
设备编号为A的天平的使用记录中未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记录。           
11
提供不出放置直读光谱仪房间的温湿度监控记录。
12
包装箱拉压试验无环境温、湿度记录。
13
在进行托辊辊子动旋转阻力试验时,检测员未按GB/T 10595-2009 5.1的要求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及记录。
14
未能对用于辐射抗扰度测试的3m电波暗室的场分布均匀性、以及进行传导骚扰电压和骚扰功率测试的屏蔽室的屏蔽效能进行确认。
15
实验室进行光通量测试时,未监控环境温度,以确保试验环境满足测试方法的要求。
16
实验室未能提供灯具光分布试验现场温湿度和空气流速等环境监控记录。
17
不能提供纸和纸板恒温测试的温湿度连续监控记录。
18
抽查2013年5月7日物理检测室(1)的环境监控纪录,温度为19.8℃,相对湿度为74.4%,不符合GB/T 2918-1998中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的要求。
19
电池检测实验室(1)、(2)没有对检测环境温度进行记录,而相关标准规定检测环境温度应为23±2℃。
20
实验室提供不出橡胶和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室温度和湿度环境条件的连续监测记录。
21
参考太阳电池组件计量的实验室没有对实验室进行温湿度监测及记录。
22
实验室未保存恒温恒湿室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核查记录。
23
在纸品和塑料包装检验所用恒温恒湿室中,实验室提供不出对检验环境条件的监测记录。
24
ICP-AES 仪器室内无温湿度监控仪。
25
光源寿命试验室在自镇流LED灯寿命试验中没有控制和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温度。实验室采用光谱光度法测量自镇流LED灯的光电色参数时,灯在积分球中燃点处的环境温度没有实施监测。
26
在涂料制板养护的恒温恒湿房中,未对温湿度进行监控并记录。
27
GB/T19778-2005要求铅溶出量检测样品在22 ℃±2 ℃浸泡24小时。但实验室未能提供报告编号SF100120玻璃瓶的检测样品24小时温度控制记录。
28
检测中心恒温恒湿实验室面积200 ㎡,仅有2台环境监控记录仪,不符合GB/T 6529-2008标准规定的要求(监控点在50 m3不少于1个),不能提供环境的温湿度校准报告。
29
该实验室物理检测1室有测试环境温湿度要求,但无连续的温湿度监控记录。
30
恒温恒湿室温湿度记录每天只记录一次瞬时数值,不能反映实验全过程的环境条件。
31
不能提供按照JJG313-2010、JJG314-2010要求对电源谐波及频率进行监测的记录。
32
实验室不能提供无菌(净化)实验室洁净度监测记录
CNAS-CL09:2006 5.3.2
33
微生物室不能提供无菌室沉降菌中霉菌菌落数的监控记录。
34
实验室不能提供恒温恒湿室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核查记录。
CNAS-CL18:2013  5.3.2
35
①实验室不能提供对恒温恒湿室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湿度核查证据。      
' \. j- l/ o% V% j4 A" B. x- Z# N② 恒温恒湿室温湿度传感器在对湿度大于40%,小于70%时湿度的误差不满足  GB/T 6529-2008《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标准要求。
36
实验室未对用于样品调温调湿的环境箱进行温湿度的定期核查。
37
现场检查实验室恒温恒湿室,发现用于记录环境温湿度的SK-L200DⅡ数字温湿度计显示温度为20.5℃,湿度为57.7%。不符合纺织品检测标准的要求。
38
纺织品恒温恒湿室内未使用温湿度记录仪连续监控实验室的温湿度情况,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湿度未定期进行核查。
39
恒温恒湿室配备的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精度不符合标准要求 。
CNAS-CL18:2013  5.3.2
温湿度监控设备精度不满足要求
40
纺织品恒温恒湿试验室温湿度监控记录仪的分辨率不满足GB/T 6529 -2008《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的规定。
41
恒温恒湿室的温湿度监控装置分辨率不符合GB/T 6529-2008《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规定,并缺少定期不同位置的温湿度核查的记录。

# o# e2 k) n% ^/ E$ E5 K4 j0 o! ~
相邻区域不相容! S. i) U2 o! `

7 d* p: Z) `  n6 {- Q& G4 N" G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1
缺少相对独立的标准滴定溶液标定间。
CNAS-CL01:2006 5.3.3
2
内燃机试验室在进行噪声试验时,由于试验间的大门敞开,门外有其他发动机试验和铲车在移动,造成多种声源,无法测定准确的数据。
3
用于廉金属热电偶校准项目的检定炉未与电测量装置进行有效隔离。
4
质量/玻璃量器检定室中,砝码校准与玻璃量器清洗在同一实验室内,实验室没有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
用于标准溶液配制、甲醛测试的轻工化学分析室内,放置有高温炉和干燥箱。
6
直读光谱仪检测间放有小车床、沙轮机等,同时进行光谱检测样品的制备(转样、磨样、车样等)。
7
厂房105实验室用于X射线检测防护的曝光室铅房门损坏。不能进行X射线检测。
8
在隔爆试验配气区开展冲击、跌落试验未进行有效隔离。
9
水泥成型室放置有高温炉,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没有进行有效隔离。
10
现场发现,用于样品温湿度处理的恒温恒湿箱,放置在纸箱恒温恒湿检测区域内。   
11
电池检测实验室(2)房间中,电池检测设备,恒温恒湿箱和天平放置在一个房间中(恒温恒湿箱放热会对电池检测造成影响,恒温恒湿箱的振动会对天平造成影响)。
12
设备编号为088的天平与设备编号为026的721比色计放在同一房间。
13
实验室的天平室没有温度控制设施,同时与冲击试验机、资料柜、杂物等混放在一起,没有进行有效隔离,容易产生交叉污染。
14
溶(融)样间通风橱旁放置有一台 粉末研磨机,易产生粉尘交叉污染。
15
编号为SB057#的盐水喷雾试验机与气质联用仪放置在同一实验室内未采取有效地隔离措施。
16
编号为023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与编号为040汗渍色牢度烘箱放置在同一试验台上,未进行有效隔离。
17
需恒温的发热量检测操作与氧弹冲洗等操作未有效隔离,同室操作。
18
细菌和霉菌培养室无交叉污染监控措施和记录,不能有效防止霉菌孢子的扩散及细菌与霉菌之间的交叉污染。
CNAS-CL09:2006 5.3.3
19
实验室不能提供传导骚扰和骚扰功率测试的屏蔽室的绝缘耐压、绝缘电阻、接地电阻以及电波暗室的电压驻波比(SVSWR)的确认记录。
CNAS-CL16:2006  5.3.3
20
实验室没有按照CNAS-CL16:2006要求提供屏蔽室供电系统对屏蔽室金属壁的绝缘耐压检测记录。
21
实验室未能给出屏蔽室的主要谐振频率点记录。
22
实验室不能提供编号为TCT-041的电波暗室场地有效性符合GB9254标准要求的证明材料;TCT-031屏蔽室未进行绝缘电阻和耐压测试,无主要谐振点记录。
23
pH值检测仪(仪器编号LH-0005)放置在有酸碱度环境影响的化学前处理室内。
CNAS-CL01:2006  5.3.2
24
洛氏硬度计摆放的位置距离万能材料试验机很近,材料试验机在工作中产生的振动会对硬度检测产生不利影响。
25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CQCZC189)的称量易受到碳硫分析仪的振动干扰。
2 W7 k2 _, ?' n! `, M3 Z

0 J" Q( ~8 p( `' t
% e) T% _) V! v2 j

  d1 G$ D2 j! p7 ^
安全防护与隔离
6 }5 E1 y. U" V3 V1 [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实验室(第七版)《程序文件》中缺少有关实验室安全和人员健康的文件化程序。   
CNAS-CL10:2012  5.3.1
安全防护的文件化规定
2
实验室未提供相关安全和人员健康保护的程序文件。
CNAS-CL18:2013 5.3.1
3
缺少安全处理、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文件化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CNAS-CL01:2006 5.3.3
4
综合分析中心脂肪提取回馏设备未置于排风罩或通风橱中;纺织实验室使用的燃烧试验仪未安装通风除尘装置。
CNAS-CL01:2006 5.3.1
安全防护设施
5
甲烷气瓶室缺少通风和消防设施。
6
经现场核查,建材部管材室氮气钢瓶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CNAS-CL01:2006   5.5.6
7
实验室没有配备紧急喷淋装置等相关防护装备及设施。
CNAS-CL10:2012  5.3.1
8
石油检测实验室未配备洗眼及紧急喷淋装置。
9
参观3楼铝合金化学检测实验室,没有安装洗眼和紧急喷淋等防护装置。           
10
实验室未配置洗眼及紧急喷淋装置。
11
化学试验室未配备洗眼器。
12
红外碳硫分析仪用高压氧气瓶和直读光谱仪用高压氩气瓶未使用固定气瓶的安全防护装备或设施。
13
GB/T 214-2007的4.2.4要用到电解液,未见元素分析室安装有洗眼安全防护装备。
14
实验室氢气瓶存放处缺少安全防护。
15
高危易爆化学品四氢呋喃和正己烷等随意放置于通风柜中,有高温燃爆隐患;洗眼器开水后,水呈发散型喷射状,难于起到紧急时清洗眼睛作用;已锈蚀的有机废液铁罐随意放在地上,无二次容器保护。
16
大楼外的气瓶室无安全警示标识;实验室内的乙炔管路接头附近无安全警示标识;实验室内的灭火器已失效,没有及时更换。
17
现场观察:气瓶室中乙炔气、氧气钢瓶未固定,与其他易燃物纸箱混放在一起,无安全防护设施。
18
在检验室现场发现:在安全(故障项目试验区)检验室未放置灭火器。
CNAS-CL11:2006  5.3.5
19
编号为A的100T试验机现场缺少防护装置。
CNAS-CL01:2006 5.3.4
2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所用的燃气罐和相关气管无安全防护设施,也无安全警示标识。
CNAS-CL01:2006  5.3.2
21
实验室缺少防止硬度块锈蚀的存放装置。
22
校准耐电压测试仪的电学室未配备保障人员安全的绝缘橡胶垫。
23
切片制样室试样前处理设计使用硝酸等强腐蚀剂,但未配备应急洗眼器 等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24
配有贵重仪器的试验房间未配备CO2灭火器。
CNAS-CL09:2006 5.3.2
25
编号为A的金属摆锤冲击试验机缺少安全防护设施。
CNAS-CL19:2010  5.3.2
26
金相试样的腐蚀缺少通风柜等保护设施。
27
钢筋力学实验室的材料试验机缺少安全防护措施。
28
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未配置安全防护装置。
29
现场评审时发现:编号为A的冲击试验机没有安装安全防护罩,容易对相邻实验区造成伤害。
30
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未配置安全防护装置。
31
编号为A的电线电缆成束燃烧试验设备缺少烟气排放装置。
CNAS-CL10:2012 5.3.5
废弃物处理
32
实验室不能提供有毒有害物质和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的记录。
33
检测中心未能提供如何处置有毒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的措施/程序。
34
未发现有关处理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废弃物(如含有碘化汞硫代硫酸钠废液)的记录。
35
实验室未保存处理、处置有毒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的记录。
36
实验室未保存废液处理相关记录。
37
实验室编号A的(第一版)《程序文件》中缺少关于安全处理、处置有毒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的措施程序。
38
实验室对安全处理、处置有毒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的措施未具体化,未制订相关程序。   
5.3.5/CNAS-CL11:2006  
39
不能供实验室废液的处置记录
5.3.3/CNAS-CL19:2010
40
不能提供废弃物处置的作业指导书及处置记录。
41
该实验室未对电气强度高压测试进行有效隔离并增加警示标识。非正常工作区域未配置灭火器、应急照明设施和应急通道。
CNAS-CL11:2006  5.3.5
隔离
42
电线电缆工频耐压试验区域无安全警示标志。
43
现场试验时发现:在进行电压120V、电流90A试验时,作负载用的电抗器临时散放在地面,检测人员很容易触碰到,且该区域也未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
44
交流耐压测试区无全隔离措施,无明显、醒目的警示标志。
45
变压器试品区没有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明显、醒目的警示标志。
46
丁烷燃气压力瓶无安检标识且放置在燃烧箱旁,无安全隔离和防护措施。
47
现场发现,高压试验区缺少安全隔离栅栏和信号灯等措施;没有提供出试区内的接地电阻测试结果。
48
查阅编号B 《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没有规定涉及的实验室电压试验所需的安全要求及安全防护要求,试验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49
程序文件编号A、管理手册编号B/5.3中缺少对电气检测试验室安全保护措施的规定。
50
现场检查发现高压试验大厅区域没有安全隔离措施,没有悬挂“高压危险等警示标志。
51
实验室试验区有高达100kV的绝缘油电气试验项目,但却与其它试验项目区域紧邻,且无明显警示标志。
52
跌落试验没有在操作人员和检测设施之间安置隔离设施。
53
在安规实验室高压试验区域没有提供应有的安全隔离措施,也没有并给出明显、醒目的警示标志。
54
绝缘试验加高压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
CNAS-CL11:2006  5.3.1
55
该实验室未对进行电气强度的高压测试设置有效隔离区域并在作业指导书上规定必须两人操作。
56
交流耐压测试区域未隔离,在交流耐压测试区域有数字电桥测试仪、怠速空气控制阀功能测试盒等测试仪器。
CNAS-CL01:2006 5.3.4
57
现场实验泄露电流时发现样品冰箱置于隔离区外,高压试验区未能有效隔离。
58
计量中心互感器校准实验室未对规程有要求的电源谐波及频率进行监测。   
59
制订的《现场检测管理程序》,缺少现场工作区域控制和安全警示设施等要求。
60
实验室没有对需要灭菌与非灭菌的工器具和器皿柜加以明显的标示进行区分。
CNAS-CL09:2006   5.4.2
61
实验室的检测工作区域内有母体组织其他部门的库房,不利于《认可准则》5.3.4 条款“应对影响检测和 或校准质量的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实验室应根据其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的执行。
CNAS-CL01:2006 5.3.4
限制进入
62
在接送样品到能够进入试验区域的位置缺少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的标识。
63
在研发中心内进入检测场地缺少限制出入的标识。
64
对纸箱恒温恒湿检测区域没有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
65
监督检测所用于压力锅破坏压力检验的区域没有与其他检验区域隔离。
66
未对恒温恒湿实验室限定准入人数并明示,也未对实验室测试状态进行明示。
CNAS-CL18:2013 5.3.4
67
未对进入恒温恒湿室的人员数量进行控制。
68
一原丝物检室的恒温恒湿室无限制进入的人数规定的标识。
69
实验室制定了《恒温恒湿室管理控制程序》,但对进入恒温恒湿区域的人员没有人数的限制。
70
实验室缺少《恒温恒湿室管理控制程序》。
8 K% L, N* c+ h6 \
) g' P, X# U/ b$ G) D- D
3 P4 }- m6 f. k+ r% ?0 \

) Y% b  o/ B. l0 c7 Z) I8 c
) @; G! U/ X4 C% ?  O' O
- End -
0 {! M$ w- |( V1 g
- |0 z+ I" \7 I" {
; C0 V2 y' }4 E( N6 E5 R( e! j1 ?9 ^

# K1 I6 e3 C1 x4 [- `1 @"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评审不符合项之体系文件及控制6 V; Z7 b( B! ]0 T2 z  ?8 n
2016-01-30 2 O' v+ R5 R' m

% R- F5 \- [4 O* ^* c* Q

+ B0 O: w, d1 C: P- y# `) \
体系文件及架构

6 ^# U2 Q3 z( W& f! v/ y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说明
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尚未明确涵盖CNAS-CL13:201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汽车和摩托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中第5.5.2条款和第5.6.2.2.2条款的相关要求。
CNAS-CL01:2006 4.2.1
文件内容未覆盖所有要素
2
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的依据缺少与其活动范围相关的应用说明CNAS- CL18:2013。
3
质量体系的建立未依据CNAS-CL13:201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汽车和摩托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的相关要求。
4
实验室已建立了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但其中缺少“数据保护”、“标准物质管理”、“报告管理”等程序,没有达到确保检测结果质量所需的程度。
5
实验室提供不出对标准物质控制管理的文件。
6
查2014年4月1日实施的体系文件,其中(1)质量手册“引用标准”章节中缺少CNAS-RL01:2011《实验室认可规则》、CNAS-RL02:2010《能力验证规则》、CNAS- R01:2010 《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等;(2)《检定 校准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中5.5.3规定不符合R01:2010的有关要求;(3)《确保检定 校准 检测结果的质量程序》中缺少满足RL02及AL07要求的规定;(4)质量手册4.2“管理体系”章节中缺少RL01:2011的有关要求。
7
实验室提供的《量值溯源程序》(编号A)中缺少满足CNAS-CL01:2006 5.6.3.4中对“标准物质的处置、贮存、使用”要求的规定;《结果报告的管理程序》中缺少满足CNAS- R01:2006对认可标识使用要求的规定;《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编号A)未包括“对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要求”描述;《 检测 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程序》(编号B)文件中缺对质控数据的合理评价方法。
8
程序文件中“检验报告编制与管理程序”中缺少满足R01:2010(标志使用)、CL10:2012(检出限的报出)的内容;“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程序”中缺少满足RL02:2010的内容;“人员培训考核管理程序”中缺少满足CL10:2012及EL01(人员资格)的内容;“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程序”缺少满足CL10:2012(内部质量控制);“样品管理程序”中缺少金属材料大样和化学分析小样保管条件和保留时间的规定。
9
质量管理手册及其体系文件存在下列欠缺:a)质量方针缺少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b)未能明确总体目标。
CNAS-CL01:2006 4.2.2
10
近几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了CNAS-EL-01:2012、CNAS-RL02:2010和CNAS-AL07:2011等文件。实验室没有将这些文件列为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依据作出相应的执行规定。
CNAS-CL01:2006 4.2.7
11
实验室的体系文件采用CNAS-CL01:2006认可准则,删减了4.5分包、5.7抽样条款,但未在体系文件中说明。
CNAS-CL01:2006 4.2.5
文件架构

/ o7 q' J6 z+ \  i8 s
体系管理
' f# k: X, r; A. w+ a% A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合同评审、检测报告编制等流程,按母体公司的信息系统管理文件规定进行,但实验室对这类外部文件,没有控制程序规定。
CNAS-CL01:2006 4.3.1
外部文件控制范围不全
2
现场发现,试验提供的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书文件,依据的管理体系是其母体文件;制订的《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中,没有描述母体文件的控制。
3
实验室外部受控文件清单中未包括CNAS的认可准则、能力验证规则、量值溯源要求等文件。物理检测室(一)在墙上公布的仪器操作规程无任何受控标识。
4
《文件控制程序》中未规定:文件变更实施部门或人员 。
CNAS-CL01:2006 4.3.3.1
对文件控制的规定
5
实验室对文件的制订、审查及批准缺少管理规定。
CNAS-CL01:2006 4.3.2.1
6
实验室管理手册规定“本质检中心文件单页修改不超过30字时允许在文件再版前手写修改”,但实验室不能提供实施手写修改的程序。
CNAS-CL01:2006 4.3.3.3
7
在实验室的《质量手册》4.3文件控制章节中规定:“本实验室的文件一律不得手写修改。”但在相应的《文件控制程序》中却又允许可对文件作手写修改,两处的规定是相矛盾的。
8
未能提供对已被替代但未失效版本标准的识别方法。
CNAS-CL01:2006 4.3.2.1
失效标准的控制
9
实验室没有规定出于法律或知识保存目的而保留的作废文件作适当的标记。
CNAS-CL01:2006 4.3.2.2d)
10
实验室质量手册4.3.6.4描述“保存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文件更改和控制执行《网络控制和计算机管理程序》,但该程序无相关描述。
CNAS-CL01:2006 4.3.3.4
电子文件的控制
11
质量手册描述按《自动化检测数据控制程序》执行“保存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文件如何进行更改和控制“,但该程序文件无相关的内容。
12
实验室的质量手册4.3.4.6(1)条款描述:“保存在电脑中的文件的更改及控制见《文件控制程序》”,但该程序文件无相关的描述。
13
实验室制订的《检测用计算机、软体及网络管制规范》未对保存在计算机系统内的电子存储资料的更改、传递和控制管理要求做出规定。实验室通过网络传递的体系文件采用了word版本。
14
实验室制定的《数据保护与控制程序》中未涉及保存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文件如何进行更改和控制的内容。
15
实验室的体系文件对保存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文件如何进行更改和控制未做规定。
16
“文件控制程序”(编号A)4.4.7保存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文件要按“计算机管理程序”执行,但中心编制的程序无此文件,“计算机管理规定”也无相关内容。
17
文件控制程序规定“计算机内文件按《计算机管理程序》执行”,但发现检测现场在使用电子标准,该文件中未明确如何控制。
18
对于文件的定期评审要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中都没有予以描述。
CNAS-CL01:2006 4.3.2.2b)
定期审核的文件规定
19
在实验室的《质量手册》4.3文件控制章节中规定:“本实验室的文件一律不得手写修改。”但在相应的《文件控制程序》中却又允许可对文件作手写修改,两处的规定是相矛盾的,且在该程序中也未描述对文件应作定期审查的内容。
20
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编号A)4.8中“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没有对“定期”进行具体规定。
21
《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编号A)没有规定检测标准跟踪查新、验证和审批的要求。
22
实验室《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规定,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作业指导书,查实验室第二版《作业指导书》无审核人员标识,批准人是技术负责人。
CNAS-CL01:2006 4.3.2.1
文件审批
24
现场发现,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批准人与体系文件的规定不相符合。
25
实验室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表(2014年度)和计量器具台帐(编号A),均没有编制人和审批人。
26
作为实验室第四层文件的质量记录表格未见审查和批准。
27
《静态容积法水流量标准装置操作维护规程》没有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签字。
28
实验室提供的编号为A、分发号为03的《服务及供应品采购管理程序》文件的审核人栏目为空缺。
29
检测中心所用的各类记录表单中有一个“表单归档编号”栏目,但《记录控制程序》中缺少对“表单归档编号”的填写要求;检测中心所用的《质量控制活动评审报告》中缺少对留样复测方式应有的“原测试结果”记录栏目。
CNAS-CL01:2006 4.3.2.2b)
文件编制
30
实验室的《文件管理总览表》未包括与检测结果相关的“外来文件一览表”、“供应商/服务商一览表”等清单类受控文件。
CNAS-CL01:2006 4.3.2.1
缺文件清单
31
提供的“文件控制总览表”未包括技术类文件,也没有经审批和发布日期。
32
未见实验室《管理体系手册》4.3.2中规定的“受控文件清单”。
33
未能提供层次清晰、内容完整的内部文件受控目录。
34
未能提供分类明确、层次清晰、内容完整的受控文件目录。
35
实验室提供不出完整、有效的第三层次(各类作业指导书)和第四层次(质量记录、技术记录和检测报告模板)文件清单。  
36
实验室没有对检测标准实施标识、发放、查新等有效控制。
CNAS-CL01:2006 4.3.2.1
文件控制
37
现场核查没有证据证明检测所对CNAS认可准则、认可规则等外部文件实施控制。
38
实验室在试验现场使用的、作为检测依据的标准电子版本没有受控。
CNAS-CL01:2006 4.3.3.4
电子文件未受控
39
提供的2013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及实施过程的记录等使用的版本格式与现行有效的程序文件(编号A)规定的格式不一致。
CNAS-CL01:2006 4.3.2.1
文件误用
40
查<<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检定装置>>技术档案发现:压力变送器操作程序(编号A)、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编号B)的文件编号与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不符。
41
实验室没有超纯水核查报告表格的有效版本。
CNAS-CL01:2006 4.3.2.2c
42
金相检测现场:布氏硬度和维氏硬度室,墙上张贴的和现场使用的《维氏硬度计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内容和版本均不一致。
43
实验室《质量手册》的编制目的、依据和适用范围中,有CNAS-RL: 02-2010《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错误表述。
CNAS-CL01:2006 4.3.2.2d)
44
实验室没有提供出文件控制分发清单。
CNAS-CL01:2006 4.3.2.1
文件发放
45
实验室未能提供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分发控制清单和已分发文件的分发号。
46
实验室不能提供检测标准等外来文件的发放证据。
47
查实验室《受控文件清单》、《受控文件发放范围审批表》均无外来文件如检测方法标准的相关信息。
48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发放记录没有分发编号及领取人的签字。
49
未提供“监督记录”修改后的发放记录。
50
文件回收/销毁清单中未能查到分发号:编号A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2013年03月02日修订后的回收记录。
CNAS-CL01:2006 4.3.2.1
文件回收
51
实验室2014.5.16发布了文件编号为A的《环氧当量测试作业指导书》替代编号B同名文件,实验室不能出示编号B文件作废的记录(编号C《文件回收/处置审批表》)。
52
在检验室的工作现场发现自行下载并且没有得到受控的“SJ/T10542-1994抗干扰型交流稳压电源测试方法”检测标准。
CNAS-CL01:2006 4.3.2.2a
文件受控
53
实验室未获得用于检测结果数据处理的GB/T8170:2008《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据的表示和判定》标准。
54
灰密测量、电力金具破坏载荷试验现场未见授权版本的作业指导书。
55
评审发现,在试验作业现场没有提供出现行有效授权检验标准文件。
56
现场校准使用的《JJG21-2008千分尺检定规程》、《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未受控。
57
现场发现《JJG701-2008熔点测定仪》计量检定规程没有受控。
58
上墙的万能试验机的操作规程缺少文件的受控编号。
59
上墙的《XD-MSM型定速式摩擦试验机操作规程》缺少文件的受控编号。量具收发单缺少表格的受控编号。
60
直读光谱仪器上方放置的有关作业指导书内容缺少文件控制的编号。现场使用的GB/T230.1-2009标准缺少文件的发放号。内审核查表缺少表格的受控编号。
61
《2014年度质量控制计划》、《仪器设备校准 检定确认记录》均无文件受控标识。
62
冲击试验机的作业标准缺少文件的受控编号、样品登记单、夹具验收单均缺少表格的受控编号、GB/T10125-2012标准缺少受控标识。
63
实验室现场使用的《2013年度国储棉入库公证检验规程》、《桑蚕干茧检验操作规程(试行)》未受控。
64
实验室现场的仪器操作规程没有授控标识。
65
现场提供的《质量手册》附件GHZJ-100-2007(第二版)无受控状态标识。
66
《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编号A)规定实验室在内审时定期审查文件,但实验室不能出示相关定期审查文件的记录。
CNAS-CL01:2006 4.3.2.2b)
文件未定期审核
67
没有2013年的文件定期审查记录。
68
中心不能提供受控文件定期审查的记录。
69
《文件控制程序》文件上明确规定,每年年底结合管理评审做文件的定期评审,2009年以来,没有文件的定期评审记录。
70
实验室不能提供2013年管理体系文件定期审查记录。
71
不能提供文件2013年定期审查的记录。
72
不能提供初评后质量文件和技术文件定期审查的记录。
73
《文件控制程序(编号A)》中缺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定期审核的内容,实验室不能提供审核记录。
74
未见实验室文件定期审查记录。
75
实验室不能提供2013年、2014年文件定期审查记录。
76
不能提供文件定期审查计划与文件定期审查的报告。
77
2013年01月至今(2014年06月28日),未对《质量手册》等进行审查。
78
实验室未按照(编号A)《文件控制程序》4.9.1条款的要求定期审查文件。
79
查实验室《管理手册》,其未按质量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定期审查。
80
查2014年6月6日查新报告,没有对已认可的US CPSC 2 3 2005和16CFR CH II(1-1-012EDITION)标准进行有效性查询。
81
实验室体系文件2014年01月01日发布以来,没有进行定期审查和必要的修订,以确保持续适用和满足使用的要求。
82
没有定期对检测标准进行核查。
83
2012年和2013年实验室没有对管理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84
2013年度实验室未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对受控文件进行定期审核。
85
实验室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中缺少CNAS-CL10:2012中新增5.4条款相关内容要求并缺少对该程序文件修订证据。
CNAS-CL01:2006 4.3.2.2b)
未及时修订文件
86
实验室已将纺织食品检验室拆分成食品化学检验室和纺织皮革检验室,但第二版《质量手册》(编号A)4.1.4.2“部门设置”及附录1“内部组织机构图”未及时更新。
87
检测中心2014年3月化学领域技术负责人发生变化、增加了质量负责人助理职务,但未及时对质量手册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
88
原实验室经理王**离职后,公司新授权了另一位王**为实验室经理,质量手册中的授权书没有及时修订。
89
实验室第三层次文件《文件编码规则》没有根据机构调整后的名称,对部门代码进行重新定义。
90
该实验室2013年2月对体系文件进行换版,该版体系文件仍存在如下问题:(1)”检测报告管理程序”中缺少对认可标识的使用要求;(2)“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及:“实验室比对及能力验证程序”中缺少对CNAS-RL02及CNAS-AL07有关要求的规定;(3)“检测要求、合同和新项目评审程序”中,混淆了两个不同要素(4.4、5.4)、不同内容即对客户要求的评审及实验室新项目开发的概念;(4)质量手册4.2中没有涉及CNAS-RL01的内容。      
CNAS-CL01:2006 4.3.2.2b)
更新后的文件不能持续适用
91
实验室新发布的受控文件目录中缺少电力半导体器件检验通则、检测环境大气条件控制等规定。
CNAS-CL01:2006 4.3.2.2b)
92
在记录控制程序中“极限数值的表达和判定符合GB/T1250标准”该标准在2009年01月01日已被GB/T8170-2008取代。
CNAS-CL01:2006 4.3.2.2b)
使用过期文件
93
在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文件中仍然引用已作废的GB1250标准。
94
在试验室现场使用的编号为A的“10kV~220kV常用安全工器具试验参数”一览表所依据的标准,实验室没有对其进行更新。
95
现场审核中,实验室提供的质量手册中,“2.3质量手册编制依据”引用的CNAS-CL10:2006和CNAS-CL18:2006不是最新有效版本。
96
实验室规定对受控文件采取文件清单方式进行管理,并规定分门别类进行定期审查,确保获得的外部受控文件是最新有效版本,但现场发现实验室制定的受控文件清单没有包括“CNAS 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认可准则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说明》”等文件。
97
第D版质量手册中仍使用CNAS-CL19:2006 的描述。现行有效的外来文件控制清单中仍有GB/228-2002、GB/T3286.2-1998。
98
在现场使用的万能试验机的作业指导书中依据写的是“GB/T228-2002”。
99
审查实验室提供的《质量手册》,其引用的程序文件均描述为2011年版本,实际已为2013年版本。
100
《人员培训与管理程序》中引用记录表LB-F-029《人员考核记录表为无效表单》。
101
为现场评审提供的实验室资质文件、《质量手册》中的人员数据和程序文件目录都是过期或作废的版本。
102
查阅 《外来文件登记表》(序号02),发现第32项是:CNAS-GL16 《最佳测量能力评定指南》 ,实验室未能及时废除该文件。
103
经查实验室现场存在两份其版本号和发布日期均一样的《玻璃器具清洗作业指导书》(编号A,A 0版,发布日期为2011年12月22日),但其5.1条款的内容却不一样。
104
在力学实验室发现受控的电气绝缘材料标准汇编(下册)里有一个标准(编号为GB/T 19264.3-2003)已作废。
105
检测现场有已过期标准SAEJ 429-2013。

  f7 O1 V4 W1 N. F9 A
文件标识
+ V" q' B: Z7 f1 a5 B

0 b, _2 P! Y# V# [
序号
不符合描述
不符合条款号
备注
1
2014年1月12日对《实施纠正措施程序》(编号A)中的纠正措施批准人作了修改。但该文件的修订状态仍为“第0次修订”;在该程序文件修改记录表上也未标出修订状态。
CNAS-CL01:2006 4.3.2.1
文件修订标识
2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编号A)、《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管理程序》(编号B)等程序文件于2014年3月进行了修订,但修订内容没有加以标明。
CNAS-CL01:2006 4.3.2.3
3
文件标识中缺少对文件版次及修改次数的规定。  
4
2014年实验室对质量手册进行了部分修改,但修改页没有体现修改的内容。
CNAS-CL01:2006  4.3.3.2
5
实验室修订《质量管理手册》时未填写修订记录。
6
质量手册中附件1组织结构图、附件9授权人员一览表等2014年进行了更新,实验室不能提供相应的文件更改申请单。
7
现场使用的《石油标准汇编》中包含的GB T 6536-1997为过期的检验方法标准,但无相关标识。
CNAS-CL01:2006 4.3.2.2c)
作废文件无标识
8
质量项目档案中放有JJF1059-1999技术规范,是失效版本未按实验室文件规定加盖失效章。
CNAS-CL01:2006 4.3.2.2d)
9
实验室保留的受控编号为A作废作业指导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未加盖“作废”标识印章。
10
GB 4343-1995已作废,但没有作废的状态标识。
11
实验室没有对出于法律或知识保存目的而保留的作废文件,做适当标记的规定。
12
综合管理部保存的检测标准没有受控标识。GB/T2423.34-2005未有作废/作废留用仅供参考标识,不符合实验室文件的规定。
13
审查实验室的《记录控制程序》(编号A),其中规定了记录的文件标识的编码规则,但该编码规则不具唯一性,且缺少记录分类标识的使用备注。
CNAS-CL01:2006 4.3.2.3
文件标识系统不合理
14
检验中心编制的《文件控制程序》附录1中规定的记录编号方式**/AA-BB,其中BB表示质量记录的顺序号,该编号方式不能体现记录的修订状态。
15
体系文件编号规则不完整,未包含校准规范等技术文件的编号规则,校验报告等部分表格格式的编号(版本号)不符合编号规则。
16
查文件编号为A的《理化分析检验报告》,该编号与《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编号B)的规定不一致,实验室负责人陈述该编号遵从母体组织的体系文件编号;但在《(编号C)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也无使用母体组织的体系文件的相关规定。
CNAS-CL01:2006 4.3.2.3
标识与文件规定不一致
17
查实验室《汽车采样工序卡》记录,无唯一性标识;《全水份、工业分析、发热量、元素分析原始记录》的唯一性标识(编号A)与《文件控制程序》4.1.2文件编号的规定不一致。
18
查实验室的《记录清单》中“记录编号”栏所记载的文件编号的顺序号与《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编号A)4.9条款的规定不一致。
19
“产品试验项目申请(跟踪)单”编号与规定不符。
20
“文件分发和回收记录”单编号为A,与《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附录1中规定的编号规则不符。
21
在现场放置的“薄膜厚度的测量作业指导书”(编号A)无发布日期、受控标识和表示文件结束的标记。
CNAS-CL01:2006 4.3.2.3
文件标识信息不全
22
实验室现有安规、电磁兼容、洗衣机性能、噪音、电动电饭锅能效等五种检测报告模板,但受控编号均为A,缺乏唯一性。
23
查阅实验室拉伸性能、简支梁冲击等“质量监控X-Rm管制图‘记录,均缺少文件标识。
24
查实验室的洁净厂房检测原始记录格式没有唯一性编号,不符合其相关程序文件的规定。
25
实验室的《TS11194环路电阻测试仪校准程序》,无文件编号及版本号。
26
实验室在用的原始记录“Qualspec Products Quality Service(HuiZhou)PTY LTD-Worksheet”没有唯一受控标识。
27
编号为A-1~A-3文件收发记录、编号为B-1~C-1质量监督记录缺少有效文件标识。
28
框式水平仪、指示表等不同类别校准的原始记录表格的文件编号均为A,不符合管理体系文件有唯一性标识要求。
29
实验室提供的《标准测力仪0.5kN(711)期间核查实施方法》,缺少文件编号、页号、编制人和审核人签字信息。
30
检测主控室内作为作业指导的仪器设备操作说明书无文件编号、编制、审核、批准及发布日期等标识。

* a; M1 G" L' N% u
- End -
3 A* X$ E" F( J3 [,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评审不符合项之检测/校准方法7 A, b' B, S5 ^& G
2016-01-30
7 L/ o; c) N- @  w( W" n( o9 H7 g* c# f$ j1 J
标准及作业指导书
序号
不符合事实描述
条款号
备注
1
查煤炭检验研究部使用的ASTM D5373-08和ASTM D4239-12为非现行有效版本,现行有效版本为ASTM D5373-14和ASTM D4239-14。
CNAS-CL01:2006 5.4.2
标准未更新
2
实验室采用的JJF1091-2002《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规范》为非最新版本标准。
3
查A号温度变送器校准证书的校准依据为JJG829-1993。(现行有效依据应为JJF1183-2007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4
查实验室2014年1月24日出具的编号为A的检验报告,使用了已于2012年6月1日作废的标准NY 525-2002,也无相关说明。
5
实验室仍在使用已作废标准ISO 2471:1998、ISO 287:1985、ISO 534: 1988和已更新标准ISO 1974:1990。
6
实验室依据的规程号为:JJG-825-1993已作废;现行有效的检定规程为:JJG-825-2013,实验室没有及时更新。
7
校准LCR测量仪所依据的方法JJG441-2008《交流电桥检定规程》中明确规定其不适用于LCR阻抗测量仪。
CNAS-CL01:2006 5.4.1
检测所用标准不对
8
报告编号A的空气净化器氨的去除效果试验报告中使用的检测方法与《空气净化器》标准中的规定方法不一致。
CNAS-CL01:2006 5.4.2
9
校准腕带测试仪(静电测试仪)所参照的JJG690-2003高绝缘电阻测量仪(高阻计)检定规程不能全部适用于其开展工作的内容。
10
挖掘机质心位置现场试验时检测人员未按GB 8499-87要求进行轮胎气压检测。
CNAS-CL01:2006 5.4.1
未按标准检测
11
现场发现,实验室人员制备过湿煤样时,未按GB/T 19494.2-2004标准10.2.2条款规定进行空气干燥。
12
实验室未进行标称粒度试验,对样品代表性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13
查编号为A的干手器LVD报告,发现实验室在进行发热试验时,未按标准要求进行风机绕组的温升测量。
14
编号为A的太阳镜检测原始记录,发现镜片间透射比均匀性计算公式为:镜片间透射比均匀性=∣τv( 左边基准点) -τv( 右边边基准点)∣/min[τv( 左边基准点),τv( 右边边基准点)],同标准5.3.1条款要求的“镜片间透射比均匀性=∣τv( 左边基准点) -τv( 右边边基准点)∣/max[τv( 左边基准点),τv( 右边边基准点)] ”不相符。
15
编号A的检验报告中给出收到基低温发热量检验结果,但未按标准规定进行H值校正。
16
恒定湿热现场目击试验时,检测员设置的试验程序中试验开始时即同时施加温度、湿度应力,不符合GB/T 2423.3-2006标准的要求。
17
该实验室在进行热水器能效试验时,其确定温度布点位置采用了未经校准或确认的木条和塑料直尺进行位置划定,划定位置时未考虑内胆和外壳的形状差异和尺寸差异;确定内胆侧面圆心以及与中心线垂直的弦线均依靠检验员的直觉。其选定四分之一直径点是在外壳上用塑料直尺弯曲后标记,将直径与周长混淆。
18
现场进行自镇流灯(样品编号:A)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试验,未按要求在潮湿箱内进行。
19
现场目击试验时发现1.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时未按试验标准要求核查干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2. 交变湿热试验程序在温度为25℃、40℃时,湿度控制点分别设置为下偏差95%RH、90%RH,不符合GB/T 11606-2007(95%RH以上和93%RH±3%RH)的要求。
20
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对GB/T 12060.5-2011标准理解不够,在没有明确被测样品的额定阻抗和额定功率时就进行测试,从而不能正确确定测试条件,如对总谐波失真测试时施加的电压条件不正确。
21
MST11可接触性试验时测试人员未按照IEC 61730-2-2004《光伏组件安全认证 第二部分:试验要求》10.2.3c)条款的要求进行操作。
22
编号为功检字第2013002号的检验报告中显示,实验开始大鼠体重范围100-150g,明显小于《减肥功能检验方法》(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规定的180-220g。
23
实验室在纺织品洗涤试验中所用水硬度与ISO 6330:2012《纺织品织物测试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要求水的硬度不超过0.7mmol/L不符。
24
实验室在检测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时所用的次氯酸盐工作液不符合GB/T 7069-1997要求。
25
实验室在测试羽毛羽绒残值率时,未能保证样品能全部浸没在乙醚抽提液中,没有符合索氏抽提法的要求。
26
蒸发残渣(正己烷)现场试验时,实验员使用了100mL的浸泡液在水浴上蒸干,而不是按照标准要求的使用200mL浸泡液进行试验。
27
1)电池检测室在做过充电检测时,未将电池放置在防爆箱中;2)在做重锤冲击时,使用了10.1kg的重锤(标准要求重锤质量为9.1kg。实验室现有9.1kg重锤偏心,无法进行准确检测。)。
28
查来样编号为A的《理化检测分析报告》中《原材料加热减量(挥发份)原始记录》,样品量与《GB/T T24131-2009生橡胶 挥发份含量的测定》要求的样品量不一致。编号为B的钢丝帘线报告中破断力的检验值为1786N,不符合GB/T11181-2003《钢丝帘线》“破断力大于1000N的,精确到5N”的要求。
29
进行密度的现场试验时,实验员未按标准要求测定浸渍液的密度。
30
在纤维板密度检测和强化地板甲醛释放量检测中,未对试件厚度测点位置的选择及甲醛检测容器材质选择与标准规定所发生的偏离进行有效控制。
31
现场测定耐化学性能(液体介质)时,浸泡的三片试样片与片重叠在液体表面上。但标准规定“试样距容器内壁不少于5mm,距容器底部和液体表面不少于10mm”等。
32
实验室进行美标频率1GHz以上辐射测试,未按照标准调整天线倾斜角以使天线对准被测样品,查作业指导书也没有相关规定。
33
静电放电、脉冲群/浪涌测试区域过载, 被测设备距离其他导体距离小于标准规定的距离。
CNAS-CL01:2006 5.4.2
34
实验室使用2m积分球测量自镇流LED灯时未做自吸收修正。
35
实验室在开展美国玩具标准ASTM F963-11条款8.9.1拼缝拉力测试时,未按标准要求使用正确的拼缝拉力钳。
36
检测报告(编号A)原始记录中总活性物、甲醛只测了一个样,而执行标准GB 9955《手洗餐具用洗涤剂》中要求测两个样,不符合标准要求。
CNAS-CL01:2006 5.10.1
37
在进行绝缘材料球压试验时,发现操作人员未对球压装置中压痕仪温度进行监控及相应的记录,缺少球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CNAS-CL01:2006 5.4.1
缺作业指导书
38
在大型试验站操控室,现场操作人员未能获得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作业指导书。
39
实验室缺少采购的VOC标准溶液技术性验收方法及器皿清洗、储存和隔离规范作业指导书。
40
查扶手耐久试验机(编号:A)贴有确认合格标识,但实验室没有制订对该设备如何确认的作业指导书。
41
作业指导书编号A没有明确离子溅射仪喷金真空压力,编号B没有说明喷金间隔时间,编号C中长度单位mm和inch不统一等等,对影响试验的关键因素未按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
42
实验室未能提供高锰酸盐在线自动监测仪标准溶液配置的作业指导书。
43
《客压机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缺少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44
GB/T 29667-2013标准中“鉴定参数”要求与“标准红外图谱一致”但实验室不能提供如何判断“与标准红外图谱一致”的方法。
45
实验室不能提供机械性能试样和金相试样制备的作业指导书。
46
提供不出脱碳试验试样制备的指导书。
47
试样硬度检测未制定相关作业指导书。
48
不能提供X射线光谱法测量金属镀层厚度测量点位置的文件及规定。
49
实验室使用英文版的IEC 61373:2010《铁路应用—铁道车辆设备 冲击和振动试验》,检测员承认无法完全看懂,但未编制中文版的作业指导书。
50
QB/T 4143-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超滤净水机总进水量测试方法不够明确,缺对应的作业指导书。  
51
(1)实验室按QB/T3903.3-2011进行皮鞋帮底剥离强度试验,该标准对检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初开胶”述语未作出明确说明,实验室未制定相应作业指导书予以明确;(2) 按QB/T2725-2005标准对皮革进行气味项目的检验,实验室未制定相应作业指导书,明确对检验环境、检验人员和人数等方面要求。
52
实验室没有对焊接试件的冲击性能验收和检测制定作业指导书。
53
文件编号为:SWPB-TC/QM/3-J-027-2013静力测试作业指导书没有规定设备操作参数设定内容,试验人员无法保证试验的一致性。  
54
温升试验现场无热电偶布设的作业指导书。EMC实验室也未能提供能指导传导骚扰电压测试、骚扰功率测试的作业指导书。
55
实验室进行包装的振动试验和电子电工产品的振动试验时,标准对样品和传感器的安装方式要求不同,实验室未编制相应的指导书。
56
实验室缺少“拼接互染程度” 试验项目作业指导书,操作不够规范统一。
57
外文标准ASTM D2261-2013《用舌形(单裂口)法(恒速拉伸试验机)测定织物抗撕裂强度的试验方法》、AATCC16.3-2012《纺织品 耐光照色牢度:氙弧》没有中文版本,也没有编制作业指导书。
CNAS-CL10:2012 5.4.1
58
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中未能覆盖取样和制样的质量活动。
5.4.1/CNAS-CL18:2013
59
实验室缺少断裂韧性试样制备的作业指导书。
CNAS-CL19:2010   5.4.1
60
中心未制定金属焊接拉伸试验样品制备的工作指导书。
61
实验室不能提供力学试样制备的作业指导书
62
实验室缺少用于“机械性能检测试样制备”的作业指导书。
63
实验室未能提供茶叶和酒类感观检验方法的作业指导书。
5.4.1/CNAS-CL26:2007
64
实验室未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以确保正确执行GB T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无机检测室使用的BS EN 1811外文标准没有中文版本或相应作业指导书,检测人员不能完全理解掌握。
CNAS-CL10:2012 5.4.2 b)
65
ROHS项目样品拆分环节SJ T 11365标准中未能详述,没有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为标准方法的补充。
66
实验室未能提供GB/T 17592-2011、GB/T 23344-2009检测作业指导书。
67
编号A《电子拉力机试验作业指导书》中,没有标准要求的织带应在取出后5分钟之内完成测量的规定。
CNAS-CL01:2006 5.4.1
作业指导书内容问题
68
编号A《塑料拉伸测试作业指导书》中未包含测定拉伸弹性模量所用试样类型、测试速度以及操作计算程序等规定。
69
实验室编制的《疲劳测试作业指导书》编号A未包含台架安装、结果评判等关键内容。
70
在观察ASTM F963-11现场实验时,发现其作业指导书(编号A)没有写入关键的25ml锥形瓶和当样品重量小于100mg时前处理要求等内容。
71
实验室制定的方向型固态照明灯具能源之星项目检测程序,没有规定如何使用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设施和人员开展检测。
72
《作业指导书-万能材料试验机》缺少室温拉伸试验的试样尺寸的测量、试验速率的选择等内容;《作业指导书-盐雾试验》缺少氯化钠溶液密度测定的内容。
73
编号为A《端子骚扰电压的检测规程》检测作业指导书未对测量环境要求、所用测量设备、试验布置和EUT的工况要求等作出说明和规定。
74
制定的编号A《流量特性装置操作规程》缺试验步骤的描述  
75
实验室提供编号A《光强分布系统的光色电参数测试》作业指导书,缺少GB/T 9468-2008条款B.3.2中对气流进行监控有相关规定。
76
实验室编制的编号A<包装试验指导书>检测方法引用国家标准,且无方法内容,无法指导检测活动。
77
电池单体针刺和挤压试验的作业指导书未对针刺速度、挤压力做出明确规定。
78
现场试验时,使用的编号A“电阻试验作业指导书”中,未规定样品去漆、电阻温度系数取值方法等导致检验员取值缺少依据。
79
实验室提供的文件号为:编号A版本号02的《材料透光率测试作业指导书》,没有明确区分不同材料测试程序,只提供仪器设备操作过程,不能有效指导检验人员开展检验工作。
80
实验室对日常检测的5根拉伸试样采取从来样的不同方向裁切制取,但在作业指导书上没有对此内容作出规定。
81
实验室未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项目,制定检测数据偏离情况下后处理相关内容。
CNAS-CL19:2010   5.4.1
82
查阅:编号A《贵金属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未包括检测结果的误差分析和控制;检测报告格式(未修改)与实际使用的格式不一致。
83
查实验室体系文件,有钻石货品检验流程文件(编号A),但文件对钻石分级无具体描述。
CNAS-CL24:2006   5.4.1
84
编号A的接触电流检测规范有提及使用隔离电源(可选),但在规范中的测试连接图中未说明隔离电源的位置和如何使用。
CNAS-CL01:2006 5.4.2
85
编号为A的《耐汗渍色牢度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恒温箱温度为38±2 ℃,与AATCC 15标准规定的38±1 ℃的要求不符。
86
查编号A《高压电源线磁场抗扰试验》实施细则中无磁场标定操作内容;实验室在进行“整车滑行内阻测量”使用的《试验室整车基础滑行试验》实施细则(文件编号:B第5.3.1条试验过程)中的车速间隔加速度、加速间隔、车速范围与标准GMW15006-2010要求不一致。
87
检测方法GB T17692-1999《汽车用发动机经功率测试方法》的作业指导书(编号A)未明确转速测定点如何选取。
88
实验室所使用的文件控制编号为A的表面温度计作业指导书没有依据新发布实施的JJF1409-2013《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及时进行修订。
CNAS-CL01:2006 5.4.1
作业指导书未更新
89
该实验室现场存放失效文件<不确定度评定(编号A)>(二OO九年一月发布,已被新文件替代);提供的作业文件(编号B)压力表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中测量依据文件属
: p3 ~5 p  r" Q  D过期失效规程:JJG52-1999《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
90
校准测量电压互感器的方法变更为JJG314-2010,在实验现场使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依据的方法仍是失效标准。
91
查在洛氏硬度计操作规范中,引用的标准GB/T 230.1-2004不是现行有效的版本
92
测评室现场使用的此检测作业指导书依据GB/T17001.1-1997 标准(已作废)编写。
93
《短波站电磁环境测试规程(编号A)》未按照有效版本的国家标准GB13614-2012进行修订。
94
大量程百分表检定规程已更新为JJG379-2009,但其操作作业指导书(编号A)的编写依据是JJG379-1995。
CNAS-CL01:2006 4.3.2.2b)
95
实验人员在检验现场不能提供申报项目所依据的标准(MT/T592-1996、MT625-2007、JB/T6749-1993。)
CNAS-CL01:2006 5.4.1
标准不便取阅
96
操作人员在进行硫化橡胶回弹性试验时,现场没有GB/T 1681—2009《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标准。
97
化验室危险化学药品未进行合理的分类存放。
CNAS-CL10:2012 5.4.1
化学器皿清洗、储存、隔离
98
化学分析室未能将用于Ag/Cu合金常量分析的器皿与用于纯银中铜含量痕量分析的器皿进行隔离。
99
用于食品痕量分析的实验室玻璃器皿与其他分析实验共用。
100
未制订玻璃器皿等清洗、储存和隔离的文件。
101
实验室未制定对不同检测的器皿使用不同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的程序文件。
102
实验室没有对检测炭黑吸碘值、橡胶含氮量等所用不同的玻璃器皿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程序形成文件。
103
实验室缺少对用于不同检测的器皿使用不同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程序或文件。
104
缺少对化学检测领域不同检测器皿清洗、储存和隔离的文件化规定。
105
实验室提供不出对钢铁湿法化学用的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储存的规定。
106
实验室未提供用于不同检测的器皿使用不同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的程序文件。
107
提供不出不同检测器皿清洗、储存的文件规定。
108
实验室未提供对不同检测的器皿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程序。
109
实验室未提供化学检测器皿清洗、储存和隔离程序。
110
实验室的程序文件未对用于不同检测的器皿的清洗、储存和隔离进行规定。
1 p. L* K6 ^3 C5 ~- n5 u
方法确认和验证
序号
不符合事实描述
条款号
备注
1
在进行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煤尘密封试验时,实验室未按MT 821-2006要求以0.5MPa的压缩空气持续吹拂煤粉,而是以传动带搅动煤粉,实验室不能提供方法偏离的确认记录。
CNAS-CL01:2006 5.4.1
方法偏离未确认
2
EPA 3546-2007标准要求检测PBB PBDE含量的样品需要进行“粉碎并通过10目筛网,称量样品10-30克”,实验室相关作业程序中规定采用“刀片切割至小于0.1g,称量1.0克”。实验室没有对此样品制备和取样方法进行方法确认。
3
自动胶质层测定仪使用机械探针法代替标准规定的人工操作方法,实验室未能提供对机械探针法的确认证据。
4
实验室未能提供出实验室自编的非标方法使用前的技术确认记录。
CNAS-CL01:2006 5.4.4
自编方法未确认
5
实验室制定编号A的《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校准方法,采用的JJG(冀)059-2004《薄层色谱扫描仪》河北省地方规程,不能提供方法确认的记录。
CNAS-CL25:2006 5.4.3
6
使用非本领域适用的标准方法(EPA8082A、EPA6010C、EPA7196A、EPA8270D)进行方法确认时,没对纺织样品加标确认,只是对萃取空白液加标确认。
CNAS-CL18:2013 5.4.3
方法确认不完整
7
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确认中没有报告铝、硼、钴、铜、锰、镍、锶、锡、锌的报告限。
CNAS-CL01:2006 5.4.5
8
实验室提交的方法确认记录,在设备能力确认方面,仅仅是将标准中的测试条件进行摘抄,没有具体的、设备和环境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的确认记录。
CNAS-CL01:2006 5.4.2
9
该实验室未按照其程序文件的要求,对本次申请认可的项目开展检测时进行《新项目验收评审》。
CNAS-CL01:2006 5.4.2
缺方法验证记录
10
实验室未对GB/T 23113-2008《荧光灯含汞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方法验证。
11
实验室申请扩项GB/T 4970-2009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未提供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实验室具备该标准方法检测能力的验证记录《检测方法确认表》。
12
实验室提供不出能够正确地运用JJG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检定规程的记录。
13
不能提供“《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 性能要求》IEC60909:1988+A1:1991+A2:2000” 新项目开展能力评审记录。
14
计量中心不能提供实验室有能力采用新版标准JJG1072-2011《直流高压高阻器检定规程》的证实记录。
15
实验室对拉伸性能检测,提供不出能正确运用GB/T 10654-2001的确认证据。
16
实验室不能提供电缆分接箱扩项、GB/T11022-2011和JB/T10840-2008扩项电磁兼容项目的新项目评审材料。
17
实验室提供不出GB/T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光谱分析方法》的能力验证记录。
18
实验室提供不出标准ASTM A370-2013 《钢产品机械测试对的试验方法及定义》是否满足其检测要求的验证记录 。
19
在进行雾灯振动试验时,在“Shaker Conreol Laser”软件上设置参数时,设定的振动数及振动加速度是参照了摩比斯<成型塑料部件-外部件技术条件>,但编号A <正弦振动性能测定的试验方法>中,没有对上述参数的设置依据等进行说明。
20
实验室未对变更后的标准IEC 60335-2-9: 2012实施能力进行评审。
21
实验室2013年12月4日标准查新记录表明标准方法DL T 568-95版变更为DL T 568-2013版并于2014年4月1日实施,实验室未及时变更并重新进行验证。
22
实验室提供不出变更标准GB/T521-2012的方法重新验证记录。
23
实验室程序文件中方法的选择与确认程序缺少标准方法的证实及标准方法发生变更后应重新进行证实的内容。
24
电磁兼容检测项目(序号:210、211)使用的CISPR14-2:2011和IEC61000-4-4:2011检测标准变更,缺少方法重新验证记录。   
25
实验室不能提供新申请认可的医用热力灭菌设备温度计的方法验证记录。
26
实验室提供不出对JJF1308-2011《医用热力灭菌设备温度计校准规范》标准方法的证实记录。
27
查附表3中,《音频分析仪》项目由JJG(电子)30302-2008《音频分析仪检定规程》变更为JJF1396《音频分析仪校准规范》;《静电电压表》项目JJG494-20053 c# [$ w" m8 f  D& p+ J
《高压静电电压表检定规程》变更为GJB/J5972-2007《非接触式静电电压表检定规程》,实验室未能提供出确认其技术能力的验证记录和向认可委提出变更申请的证据。
28
实验室不能提供标准方法JJG 30-2012、JJG 544-2011变更后的证实记录。
29
查阅《皮革材料的撕裂强度测试:单边撕裂法》(ISO 3377-1:2011(E))标准的作业指导书编号A,其“结果计算和表述”与标准规定不一致;实验室没有ISO 3377-1:2011(E)标准的方法证实记录。
30
JJG965-2001通信用光功率计检定规程已变更为JJG965-2013通信用光功率计检定规程,实验室未能提供变更的证实记录。               
31
实验室未能提供2014年对在用的检测标准进行查新、确认是否是有效版本和适用的记录。发生变更GB/T7974-2013标准未进行方法变更的验证。
32
实验室原认可IEC 62321标准拆分变更出2个新标准,但实验室提供不出IEC 62321方法变更后重新证实的记录,也未按IEC 62321新版标准的测试要求对原测试作业指导书进行修订。
33
GB/T2423.22-2002已变更为GB/T2423.22-2012,但实验室提供不出标准变更后重新证实的相关记录。
34
实验室提供不出对GB/T 10125-2012标准变更后重新进行能力证实的证据。
35
实验室未能提供开展盐雾实验新项目评审记录。
36
实验室提供不出DL/T540-1994变更为DL/T540-2013 《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进行重新证实的记录。
37
编号A的《SMX X荧光光谱仪操作规程》缺少测量范围、精密度等信息. 提供不出YB/T 4003-2013变更标准进行检验的证实记录。  
38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O527-2:2012换版后,实验室未提供重新证实具备新版方法能力的记录。
39
实验室认可的ASTM E308《用CIE系统计算物体颜色标准方法》已发生标准变更,现在应用ASTM E308-13版标准,但实验室未能提供经证实相关人员知晓标准变更内容的相关证据。
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商业无菌检验》GB4789.26-2013 方法发生变更,但不能提供对变更方法进行验证的记录。
41
实验室未对变更后的GB/T 6499-2012《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标准重新进行证实。
42
GB/T15107-2013旅游鞋的变更确认记录中对新旧标准的差异描述不充分。
43
实验室不能够提供采用GB/T 4789.7-2013《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新方法的验证记录。
CNAS-CL09:2006   5.4.2
44
实验室不能提供 GB/T 4789.26-2013 商业无菌检验 方法变更的验证记录。
45
实验室不能提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商业无菌检验(GB/T 4789.26-2013)方法变更的证实记录。
46
实验室标准查新记录表明标准方法DL T 568-95版变更为DL T 568-2013版并于2014年4月1日实施,实验室未及时变更并重新进行证实。
CNAS-CL10:2012 5.4.2 b)
47
不能提供GB/T 3884.10-2012变更标准的重新确认报告。
48
标准AS NZS ISO 8124-3:2012 及IEC 62321标准发生变更时,实验室不能提供重新确认的记录。
4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锰能力确认报告》中,缺少方法最低检出限的确认记录。
50
实验室不能提供变更的检测方法《玩具安全 第3部分 某些元素的转移》EN 71-3:2013的技术性验证记录。
51
不能提供不锈钢采用直读发射光谱检测方法进行了技术能力验证的证据。
52
实验室不能提供新申请认可的BS 4591:1990《有机液体产品沸程的测定方法(石油产品除外)》标准方法的验证记录。
53
实验室未对SN/T 2004.4-2006《电子电气产品中铅、镉、铬、汞的测定 第4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技术能力验证。
54
实验室未能提供FZ/T 01057.2-2007、FZ/T 01057.3-2007、FZ/T 01057.4-2007、GB/T 3923.1-2013方法证实记录。
CNAS-CL18:2013 5.4.2
55
实验室未对新扩项《食品中禁用物质的检测 碱性染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496-2009)检验方法的检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新项目技术能力验证。
CNAS-CL10:2012 5.4.2
方法验证不完整
56
GB/T 21911-2008新方法标准评审报告中,无检测结果回收率、精密度、检出限的评价要求。
57
(1)未对标准GB/T 4336-2002实际使用的分析元素、分析范围、分析精度进行验证;(2)未对标准GB/T 4336-2002中重复性限和再现限性细化为可操作的指导书,操作人员不能有效进行数据测试控制;(3)未对标准GB/T 10125-2012实际使用的参数监控方式进行确认,如试验摆放角度、参比样、溶液PH值、溶液密度等。
58
实验室对首次采用的检测方法GB/T 5009.97-2003第一法进行技术性能力验证时,未对方法检出限、精密度进行证实。
59
实验室提供的复混肥料总氮含量测定检验方法的验证记录中,未包含回收率、正确度、精密度等关键技术性验证的信息。
60
查实验室对金属制品三种限用物质(铅、镉、六价铬)检测方法(GB/T 26125-2011 )的验证记录(编号为A的检测方法确认表),未对检出限、回收率进行验证。
61
对首次采用的多环芳烃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时,缺少检出限、正确度和精密度等信息。
62
新扩方法GB/T 5009.184-2003《粮食、蔬菜中噻嗪酮残留量的测定》未验证检出限。
63
实验室未对依据标准GB/T5121.8-2008新开展铜及其合金中氧含量测定进行正确度和精密度技术能力的验证。
64
查检测中心对GB/T20123-2006《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检测方法证实记录未对检出限、精密度等进行验证。
65
实验室不能提供首次采用的检测方法GB/T5750.5-2006硝酸盐氮离子色谱法进行技术能力验证如检出限、回收率、正确度和精密度等的记录。
66
对变更的标准方法GB/T3286.2的确认缺少正确度的相关信息。
67
1.查实验室提供的扩农药残留“乙硫磷”参数新项目确认报告,但该报告中实验室未对首次采用的GB/T5009.20-2003、GB/T 5009.145-2003“乙硫磷”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如检出限、回收率、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等信息;2.实验室未能提供新开展项目SH/T0711-2002《汽油中锰含量的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记录。
68
实验室未提供液相法检测偶氮染料的检出限验证记录。
69
木器涂料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检测未做标准物质加标回收率验证实验。
70
①实验室未提供开展新项目GB/T 23264-2009《电动自行车用制动衬片总成》检验前的验证报告,不能有效确认实验室能正确地运用该标准方法。②实验室JC/T2056-2001《饲料添加剂用膨润土》全项扩项进行了评审,在《新项目评审/验收表》中,缺少对有害元素等项目的评审记录。
CNAS-CL01:2006 5.4.2
71
查实验室对新增标准QC/T844-2011《乘用车座椅用调角器技术条件》的评审记录,仅有新标准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的内容,无对检测仪器设备和人员技能等实验室现有能力满足标准要求情况的分析。
72
查新扩项标准 FZ/T 01112-2012 《纺织品 蚕丝与羊毛或/和羊绒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的新项目评审报告,未对检测的技术能力验证进行评价;新扩项标准 GB/T 23972-2009《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的新项目典型试验,试验样品为“T恤”, 不在标准适用范围内。
73
提供出对GB/T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检测方法确认记录表》,但没有识别出该标准没有氮的检测项目等(申请扩项有氮)。
74
查实验室开展“GB/T 4502-2009轿车轮胎性能室内试验方法”证实记录(序号:A),没有对该试验方法进行人员培训的记录。
75
实验室对变更标准 GB/T2001-2013《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灰分技术验证时,只使用方法二,但实验室未能识别。
76
更新的ISO 306:2013的标准中增加了仪器设备的类型。实验室于2013年12月25日所作的方法确认表中并未对这一变化确认是否具备能力。
77
编号为A的《更新方法评审表》,未涉及新规程中电测仪器的技术指标变化情况。
78
查新项目和变更项目确认记录,发现对冲击试验机方法变更的评审,未考虑到新规程对冲击块的要求。
79
实验室提供的扩项标准GB/T29866-2013《纺织品 吸湿发热性能试验方法》方法验证记录中,缺少人员培训和实验室间比对分析评价记录。
80
提供出变更的GB/T223.65-2012《检测方法确认记录表》,没有对扩大的检测下限进行技术验证(钢铁中Co由0.01%到0.003%)。
CNAS-CL10:2012 5.4.2 b)

0 y, }8 a. C: f, W2 z

" _" ?' S( C: d, O1 y$ g4 d
+ [  r% o1 D. f2 K

, f+ V+ W6 A8 b2 Y/ q! x( f

3 |. L2 E4 t& X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I9 g+ b% a, P; {" b" h9 k7 c

& t/ I9 {, I1 X4 W" u; q, H
序号
不符合事实描述
条款号
备注
1
实验室未能提供可调试螺纹环规扩大范围以后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文件。其余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文件中缺少CMC评定内容。
CNAS-CL01:2006 5.4.6.1
不确定度评定文件内容不全
2
实验室钢卷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程序(编号A),未评定校准5米以上钢卷尺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3
程序文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编号A)缺少校准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内容。
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表示程序》没有纳入CL07《不确定度要求》中8.2的要求。
CNAS-CL01:2006  5.4.6.2
5
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缺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描述。
6
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编号A),未对CMC评定与表述做出相关规定。
CNAS-CL07:2011 第7条
7
实验室不能提供涉水产品中铅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
CNAS-CL01:2006  5.4.6.2
缺不确定度报告
8
实验室未能提供球压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9
该实验室仅提供了泄漏电流和热水输出率各一份不确定度评估报告,对其他定量如温度、风量、功率、电阻等均未提供不确定度分析的方法或报告。
10
环境电磁辐射检测项目缺少不确定评定报告。
11
实验室未能提供传导骚扰电压测量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2
实验室未能提供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报告。
13
实验室不能提供光谱光度法“光通量”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4
不能对2014年3月28日在新疆农六师煤电有限公司6号机组DEH系统性能测试项目中进行的“通讯负荷率”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不符合《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编号A)中4.3.2条款要求。
15
试验室未能提供出电场辐射骚扰、磁场辐射骚扰、骚扰功率等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传导骚扰不确定度评定未能给出本实验室的设备型号、系统框图及完整的测量不确定度数学模型。  
16
实验室未对采用SJ T 11365-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中方法5(ED-XRF筛选法)测定塑料中溴这一方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7
实验室未能提供煤的发热量、煤中挥发分测定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记录。
18
实验室不能提供开展定量分析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如药量等。
19
没有进行《加油站油气回收液阻试验不确定度评定》。
20
没有按EN71-3:2013标准进行特定元素迁移测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21
实验室此次申请了电器等新领域的扩项,但在现场评审中发现,实验室没有这些领域的不确定度的评估实例。
22
《茶 总灰分测定》GB/T8306-2013标准发生变更后,实验室未能按照要求对新方法重新评估测量不确定度。
CNAS-CL07:2011 8.4
23
查实验室玩具涂层、非金属、金属材料的CPSC总铅测定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评估数值为1.9%、1.7%和1.5%,评估结果不能反应实验室实际测试能力。
CNAS-CL01:2006  5.4.6.2
不确定度结果不准确
24
现场试验所提供的游标卡尺校准证书不能准确描述不确定度评定结论的数据。
CNAS-CL07:2011 7.1 a)
结果表述有问题
25
查实验室“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钨精矿中Zn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发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报告值“0.054%±0.0046%,k=2”,不确定度的位数与测量结果的位数不一致,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过程中数字修约也存在问题。
CNAS-CL07:2011 5.4
26
查看阴极铜中As的测量不确定评定报告(编号A)的评定结果:As的评定计量单位未按检测方法YS/T464-2003表述并采用已作废的ppm。
CNAS-CL01:2006  5.4.6.2
27
毫伏表校准证书(编号A)中测量值与测量不确定度末位不对应。如实际测量值为30.46V,U =0.060V 。
CNAS-CL07:2011 5.4
28
实验室提交的“pH值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中使用的数学模型不正确。
CNAS-CL01:2006  5.4.6.2
数学模型不对
29
1、实验室接地电阻表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只评定了10Ω,未能覆盖(0.1~1000)Ω全量程范围;2、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的敌百虫的不确定度分析报告(编号A)中,缺对样品处理均匀性和回收率两个主要分量的评估
CNAS-CL01:2006 5.4.6.1
不确定度评定的分量不全
30
实验室单相电子式电能表现场试验时测量次数为2次,实验室提供的预评估报告《单相电子式电能表校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编号A),没按照2次测量时的重复性分量引入及评定。
31
查见针对甲醛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价报告,只考虑仪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未考虑检测环境、样品和人员操作等不确定度分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CNAS-CL01:2006  5.4.6.2
32
查看实验室数字多用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评定时未考虑重要分量校准源稳定性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
CNAS-CL01:2006  5.4.6.3
33
对“水泥胶砂搅拌机”中“公转转速”的不确定度评定中缺少被校准物品状态分量的影响。
34
查看“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案(编号A)”时发现,影响分量分析中增加了并不存在的被测仪器的读数误差,导致评定结果明显不合理。
35
作业指导书《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编号A)中,被检器具经纬仪读数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引入不正确,应为0.1″实际引入0.6″。
36
实验室杠杆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只评定了25mm,未能覆盖(0~100)mm全量程范围。
37
查X射线探伤机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评定,发现其不确定度来源缺少仪器分辨力的分量。
38
查测量标准技术报告《多功能校准源标准装置》,直流电压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中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计算不正确。
39
查“编号为A、B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中标准器量块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错误。
40
编号为A的《扭矩扳子检定仪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缺少标准扭矩杠杆的不确定度分量。
41
《液相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中未引用技术依据JJF1059.1,未按程序文件要求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42
编号为A《数字压力计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其标准器引入的分量评定有误。
43
实验室数字万用表电流(10μA~20A)、电压(10mV~1000V)各量程段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只评定了一个典型值,未能覆盖全量程范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无石墨炉测镉的检出限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4
在现场试验过程中,校准人员对马歇尔稳定度仪的力值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中,对重复性分量考虑过小。
45
查《低温不确定度评估报告》中未对A类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46
关于高低温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编号A),存在重复性分量u1和试验箱温度波动度分量u3重复评定的错误。
47
检查实验室温升测试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发现缺少电源以及环境温度等关键不确定度分量。
48
关于恒温恒湿箱(编号A)不确定度评定,错误地直接使用校准机构对该箱校准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49
提供的“J750测试机(编号A)”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中,测量结果为10次的均值,采用“标准差”方法分析A类分量不正确。
50
IGBT IRG4PC30S击穿电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缺少漏电流分量的影响。
51
查阅实验室《塑料拉伸强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缺少编制人、审核批准人以及文件的标识;由于缺少整个检测流程的描述导致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不充分;没有分析并列出传播系数公式;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不符合相关检测标准的规定;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值修约不规范。
52
查实验室的《轮胎胎面磨耗标志高度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评估时建立的数学模型不合理,未列出传播系数公式;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评估不尽合理;高度测定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考虑不够充分。
53
查不确定度评定记录时发现,塑料维卡软化温度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中没有将变形测量的不确定度转换为对维卡软化温度的不确定度分量而直接合成为温度的不确定度。
54
查提供的“拉伸性能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没有考虑拉伸强度试样、人员等重要的不确定度分量。同时,报告中没有分析如何得出评定结果的测量值5.9Mpa。

% }. I3 H/ X* \0 o
* P$ i2 u6 h! C
$ D+ M7 [; i; Z+ F
) ^, U' F/ o& l: E$ Z0 _
. A6 x0 x" Y1 L: u
- End -

0 H, {, b( n3 }$ _.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太长,请大家到CNAS网站下载
: n: c1 A; @) k; m6 Q0 @2 `https://www.cnas.org.cn/sysrk/sysrkcjwt/2016/01/87459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75

回帖

2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23158
发表于 2016-1-31 20: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5: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太长,请大家到CNAS网站下载
4 Z3 H) l* [! z/ ]0 Q- g; ^https://www.cnas.org.cn/sysrk/sysrkcjwt/2016/01/87459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5: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室认可评审资料大全。有关人士请关注。有关方面的工作如涉及可以对照该资料甄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06: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验室认可评审资料大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845

回帖

9795

积分

网校学员

积分
9795
发表于 2016-2-1 20: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室认可评审资料大全。有关人士请关注。有关方面的工作如涉及可以对照该资料甄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5

回帖

4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43309
发表于 2016-2-1 21: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5

回帖

1043

积分

硕士

积分
1043
发表于 2016-2-2 08: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楼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4-11-24 16: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