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供给侧改革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 f! F. j, K* ]( ^8 d% r2015-12-07
# M' |* a+ G3 I6 ]6 i1 o4 i
2 x% C7 n5 u& q( F/ g' o* K- G& b+ [& C8 a8 Y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侧重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点并不是扩张经济总量,而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就是提高生产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这作为一条主线,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 在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或低一点不是最大问题,关键的是企业盈利率保持增长的状态。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就有收入,企业风险就得到控制。在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这“6可目标”中,核心就是企业可盈利。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致力达到,或者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三中全会到五中全会规划的建议,已经讲了很多,大的部署也都有了,关键就是把文件变成实践,要具体落到实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上下联动”,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视野。顶层设计主要是管大的方向,划出底线。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比较有效,还是要让地方和基层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验才能找出真正切实管用的措施。这也是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这条经验现在依然适用,就是说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验结合起来,这方面未来依然需要向前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在减产能方面应该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大家普遍关注GDP增速的下滑,其实最具挑战性的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业过剩很严重。PPI已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这5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到80%。如果这种局面再继续拖下去,不仅这些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而且金融、财政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或者凸显。解决这种局面的关键,就是严重过剩行业在减产能方面要有实际性的操作。但因为这些重化工业行业里面主要还是国有企业,除了涉及减产能和稳增长之间一定程度的矛盾,还有人的问题和债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仅仅靠地方、企业、市场恐怕很难解决,还是需要国家出面采取一些措施。推动企业减产能,还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通过优势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用市场化的办法对生产力进行重新整合,来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前段时间放宽准入主要是对小微企业,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便利化程度这些方面有一些举措,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从稳增长、提效率来讲,不仅是要“放小”,可能更具有实际意义的还要“放大”,也就是在行政性垄断问题比较突出的基础行业中,切实放宽准入,引入竞争。这些行业放宽准入之后,能够确实改善供给、降低成本,同时能够通过竞争全面提升效率。 第三个问题,要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实现合理化配置。现在中国城市稳步发展,农村内部发展空间比较简单,未来新增长点在城乡之间。具体地说,现在推进城市化,现有城市之间通过互联互通,发展一些中小城镇,形成一定范围的城市带、城市圈,由过去孤岛型城市转变为网络型城市,这方面的潜力还很大。 第四个问题,要加快培育有利创新的环境。过去人们总喜欢做产业发展规划,但创新从本质上来讲是很难规划的,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包括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用,使国有企业负责人、民营企业老板形成稳定预期,促进要素之间合理流动,加快培育人力资本,促进金融体系的改革,以适应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五个方面,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转型升级大概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创新,一个是“精致生产”。“精致生产”就是把活做细,就是现在人们讲的“工匠精神”。中国大部分制造业摊子已经铺开了,但整个精细化程度还是比较低,这在中国的潜力很大。 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是同时存在的,转向供给侧以后就更加强调不要纯粹刺激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不要光做需求的文章。供给侧强调的就是通过重新改变资源的配置来提升效益,但并不是说是需求性不重要了。有人说“三驾马车”理论不正确,这是不懂经济学的表现。供求是双方面的一种平衡关系,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最终也是在创造需求,也是在解决需求的问题。比如减产能,兼并重组实际上是调整供给结构,把不需要的供给减下去,同时创造市场需求。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也是这样,放宽准入的同时就是在扩大投资。制造业的增长以及转型升级,服务业的发展,都是通过供给侧的改革以创造出新的需求。总的来说,解决供给问题的同时,也是创造新的需求,而且这种新的需求更可靠、更实在、更具有可持续性。 来源:《中国质量报》 ; _! g( U1 A* e( j/ S2 ^
k# [1 Q0 h2 S' N8 v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