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q4 L: ^; F4 E9 s2 X, t
“质量管理意识”是企业全体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的员工迅速增加,很多企业更加关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从而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企业应如何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笔者认为,员工质量管理意识高的企业都有五个特质:领导高度重视质量;员工得到了充分的质量教育和培训;对每个工作任务都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测评体系;员工对工作高度满意;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得到了激励。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I. o. F" w3 l1 J& G
1 M, r V5 q) q9 U3 h+ H
+ d3 w: V' I4 Q
上行下效! Y% D8 f3 f3 h5 W6 c+ p( F2 q$ E
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当领导层开始重视质量时,员工才有可能重视质量。研究发现,卓越企业的领导者在质量方面都有如下职责,包括建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质量战略规划、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向员工表达质量的重要性等。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提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我们看到,质量确实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它和公司的经营绩效息息相关。在大质量概念的指导下,质量目标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目标,也包括公司的经营绩效,企业高层管理者真正开始关心质量,用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来管理和经营企业,例如通过六西格玛管理从质量战略策划开始,监控质量战略的执行,最终得到质量战略的成果。0 R. A! a& n! ^7 `* k
关于高层管理者如何向员工表达质量的重要性,除了亲自参与战略质量管理活动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海尔“砸冰箱”事件给全体员工上了“质量第一”的一课,对于员工来说,制造出的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砸成废铁无异于是在毁掉自己的生命,从此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领导带头亲自参与质量管理培训时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杰克韦尔奇在GE公司推进六西格玛管理时,不但亲自参与培训,而且带领团队做六西格玛项目,为六西格玛在GE公司的成功实施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也一直被业界传为美谈。
! v x$ `2 e* A8 h
7 f# m9 K5 I8 K/ f( ~4 Y9 z质量教育. \. t V9 K+ r- S; m1 Q0 y
质量改进会减少返工,提高效率,在一个组织推进持续改进活动时,很多员工了解这样确实会增加企业收入,使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但同时他们也担心,减少错误或其它形式的浪费可能会减少工作职位。企业管理者在了解员工的想法后,可通过质量教育改变质量观念,当人们认为某件事情重要时,一定会尽全力把这件事做好。; E) X1 K+ `# H+ T9 c
例如某家电子行业的企业既为一些大客户做代工,也生产自有品牌的产品,该企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给要求高的客户做代工时,员工都非常认真,制造品质也非常好,可是一到生产自有品牌的产品时,则像换了一班人马似的,质量一落千丈。原来这家企业的领导一直对员工强调,给大客户做的产品绝对不能出错,否则会面临大量的索赔罚款等等,于是出现了以上现象。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当企业管理者一直强调质量重要时,员工就会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3 {9 l- P1 @! ]2 @# `) v8 ?2 G
3 K6 E: q) q! D- @5 X) H7 u3 Y量化管理/ c2 G4 ]5 Z( ^0 `( @
对质量的测量不仅能为员工完成他们的工作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还能让员工始终保持敏锐的质量管理意识。例如某企业的插件工段会统计员工的插件错误率数据,当发现某位员工工作出现失误时,会立即反馈给他,并且把实际的不良品拿给他看,如果条件允许,甚至会让他自己动手修理,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员工能够随时知道他们工作失误的情况,并立即纠正,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2 o! M W; c. k4 z% ]0 {
除了针对个体的及时反馈外,有的企业还会用可视化图表来表示一些关键质量指标的变化状况,这样可以生动地说明公司目前的质量状况,例如,在关键工序上采用颜色管理的办法来及时展示质量状况——红色表示质量不满足要求,黄色表示在边缘状态,绿色表示满足要求等。
# u/ Z2 O( j& `, m4 X- V( s 只有慎重选择测评的标准才能给产品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通常我们用产出和投入的比值来计算生产力,有些公司会使用总产出而不是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出来计算生产力,尽管计算总产出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但也给员工传递了一种信息:产品是否达到指定的质量标准并不重要。必须改变这种死板的计算方法,只有计算那些符合标准的产出,才能表明管理层对质量的重视程度。0 J" Q0 o* C8 h7 d* A
和质量测评直接相关的就是绩效考核,在谈到提高质量管理意识问题时,有些人认为只需要对员工进行严厉的绩效考核就可以解决了,实际上这是误解了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协助员工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也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达到更高的绩效。
3 `6 v: ~4 x0 e/ s' X
S- G6 \3 c+ ^# ~7 K4 i工作设计. Q$ l7 h V" f" N) L. D$ I
我们可以通过工作设计使员工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而愿意投入精力来改进工作质量。工作设计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形成自我管理团队,它是针对团队的一种特殊的工作扩大化方式,这种团队有两个特点:每个工人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具有多样的技能,能够进行工作互换;小组具有一定的作业自主权,具有安排生产计划和监督工作完成的权力。
. C2 Q. g8 j: z0 m2 E+ e7 V 当一个企业拥有训练有素的团队和训练有素的员工时,就可以开始充分授权给员工和团队,授权不仅意味着把权力下放给员工,而且意味着鼓励员工主动投入到工作中来,扩大他们的工作范围,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当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更大的授权时,对工作的自主权以及由此带来的责任感会使其更加努力地工作。给员工授权也体现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从而改变员工和领导之间的关系,使大家愿意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
3 f3 w" i+ j) b# B+ I) T
+ g" d& Y6 T2 @- ?" o6 |激励措施
: a. X X, }4 R/ ~6 Y! I' A5 o W奖励表彰是对员工出色工作表现的认可,通过这些认可手段,会极大地提高员工对质量工作的热情。德鲁克说过一句话:员工会根据激励的投向决定他们的行为,当我们开始激励在质量方面表现优异的员工时,无疑会对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带来很好的效果。
2 M4 q. A- e; V, u 奖励表彰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某企业成立了一个质量基金,每生产一个质量合格的产品基金增加125元,出现一个不合格品基金减少500元,顾客每退回一个不良品基金减少600元。每个季度结束时,该企业会把基金中剩余的钱奖励给对质量做出了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t9 j9 x' |6 F; L; o$ ?
1 X- g H$ q7 B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者把握好以上五个方面,一定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形成优秀的质量文化。
# m0 R. ]# m& M2 q& l: |+ R
文章来源:质量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