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1、工作活动分类编制一份工作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2、危险源辨识
辨识与各项工作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3、风险评价
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4、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
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符合法规的要求。
5、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采取的和已有的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容许。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以下三种:
1、物的故障: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2、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环境因素: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特的故障发生。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风险评价方法:(LEC法)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
式中:D—风险值;
分数值
危
险
程
序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频
繁
程
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后
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个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特种作业分为17类:
1、电工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4、企业内机动车辆架驶;5、登高架设作业;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7、压力容器操作;8、制冷作业;9、爆破作业;10、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11、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14、采掘(剥)作业;15、矿山救护作业;16、危险物品作业;17、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作业。
2002年4月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的《职业病目录》,我国职业病共分为10类115种:
1、尘肺: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等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等11种;
3、职业中毒: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他合物中毒等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中暑、减压病等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8种;
7、职业性眼病: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包括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3种;
9、职业性肿瘤:包括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等8种;
10、其他职业病:包括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等5种。
你是考生吧,准备了不少吧,谢谢分享 非常感谢,学习一下 感谢感谢! 感谢,大家都是考生。加油加油加油 非常感谢,学习一下,特种作业介绍得很好 非常感谢楼上提供的资料,现将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上传参考,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各位指点,谢谢
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 .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1)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 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经验;
(3) 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4) 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标准。
2)预先危害分析(PHA):
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区域等进行分析,包括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通常用于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和无法凭经验觉察的工艺项目的初期阶段。通常用于初步设计或工艺装置的R&D(研究和开发),当分析一个庞大现有装置或当环境无法使用更为系统的方法时,常优先考虑PHA法。
初始危险分析格式有列表格式和叙述性两种,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格式的组合。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根据系统可以划分为子系统、设备和元件的特点,将系统进行分割,然后分析其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影响,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目的是分析单一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造成的影响。
◆故障:元件、子系统、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完不成规定的任务或完成的不好。
◆故障类型: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发生的每一种故障的形式称为故障类型。例如:一个阀门故障可以有4种故障类型,即内漏、外漏、打不开、关不严。
◆故障等级:根据故障类型对系统或子系统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划分的等级称为故障等级。
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对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偏差)加以确定,以辨识装置及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风险的对策。
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方法,可以查处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能以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确定设备、装置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设计阶段和现有的生产装置的评价。建设项目及在役装置均可以使用HAZOP法,对于新建项目,当工艺设计要求很严格时,此法最为有效。
5)事件树分析(ETA):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对系统各环节事件的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
事件树是判断树在灾害分析上的应用。判断树(Decision Tree)是以元素的可靠性系数表示系统可靠程度的系统分析方法之一。是一种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分析的方法。
判断树用于灾害分析时,常称为事件树。这时,树形图从作为危险源的初始事件出发,根据后续事件或安全措施是否成功作分支,最后到灾害事件的发生为止。
事件树分析主要应用于:(1)搞清楚初期事件到事故的过程,系统地图示出种种故障与系统成功、失败的关系。(2)提供定义故障树顶上事件的手段。(3)可用于事故分析。
机动车辆行驶在无人看守的平交道口,发动机突然熄火,车辆正停留在轨道上。这一事件可能导致的事故用事件
6)故障树分析(FTA):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故障树(FTA)也叫事故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简明、形象化的特点,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
它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一般来讲,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也是以故障树分析为主要标志的。 :handshake 特种作业介绍得很好 谢谢共享。 谢谢分享!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 很详细,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