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unhao 发表于 5-13 20:19:49

热评|什么样的审核案例,才算得上良好?

热评|什么样的审核案例,才算得上良好?

原创 2016-05-13 侯文婕一个良好的认证审核案例,一定具备让人折服的特点,比如:有效、省钱、增值,为组织实现管理或技术上的改进等。
仔细梳理这些年参评的良好认证审核案例发现,现在的审核,更关注价值。也就是说,当前对于认证审核结果,已不再停留在符合性和有效性上。成熟、专业的审核员大多懂得针对不同组织的“个性特征”和实际需求将审核工作变成一项帮助组织成长的活动。所以,你看到的良好审核案例,一定是更加关注客户的真正需求,能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审核活动。这当然也是审核员的价值所在。

一个10分钟的良好认证审核案例陈述,背后可能是审核员十年的苦修。比如,你得学习、被折磨,然后反复学习,实践,被摧残,然后反复实践,而后才能在审核活动中根据组织的成熟程度和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审核方案,找到改进空间,帮助组织不断提升管理绩效。

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一些审核员面对企业中更加专业的管理或研发团队,明显感觉自己的知识捉襟见肘:明明把标准搞辢么透了,为毛还不如企业的人懂管理?明明已经是资深审核员了,为毛还被人家问得哑口无言?明明写了很多审核发现,为毛人家的绩效跟我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真的,你得增值了。为你自己增值,为审核增值。参加这样的良好认证审核案例评议交流,你会有很深的感受。增值审核这个词虽然有点陈词滥调,但很管用。可以说,增值审核是审核模式的一种持续创新。事实上,这一要求也已成为国际发展的一个趋势。日本在很早就已提出零不符合的审核要求和增值审核的概念。增值审核的普及和盛行使得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工作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对审核员的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作为认证行业的主要人力资源——审核员,是认证机构乃至行业运作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因为认证行业的终产品是从业人员提供的认证服务,从事认证业务的各类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仅是认证机构工作质量和信誉的保证,更是将国际标准化知识和理念有效传达到获证组织并实现绩效改进的有力保证。尤其是在现场与申请组织进行最全面接触的审核员更容易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实现组织绩效的改进,进而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审核员通过为组织提供审核、改进机会,能够帮助组织提升经营和管理水平,也使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成为可能。审核要增值,审核员更要增“质”。作为认证行业重要资源的优秀审核员,应拥有技能、经验与知识,具备为组织解决问题并持续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且对组织和认证行业均具有经济价值。这首先需要认证机构对审核员资源实行有效管理,认证机构对审核员的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和开发审核员资源的活动过程。通俗地说,这种管理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一系列工作任务。使审核员增“质”,更在于行业的培养和认同,真正把对审核员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到机构经营管理的高度,最大限度地开发、管理和维护好审核员资源并有效运用其潜能,使之不断保值、增值。当认证机构雇用、培训、培养并保留最佳审核员时,审核员才能实现增值。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为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培养机制。这些年更是提出把良好认证审核案例评议活动深入广泛开展到每个从业机构。同样的,我们也希望籍由CCAA的引导和推动,使经营审核员资本这一理念从机构行为上升到行业共识。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样的审核案例,才算得上良好?你为客户创造价值了,让自己实现增值了,那就是良好!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作者:侯文婕

JiNong__Y3p9K 发表于 5-14 09:23:05

学习了,谢谢分享

windschen 发表于 5-14 13:36:57

学习了,谢谢分享

lzisofans 发表于 5-14 18:26:36

大部分认证机构先是把审核的资料完工了再说(不管真假)。看过很多所谓“”审核案例“”,过度夸大了审核带来的价值和作用。就2天时间,你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高屋建瓴的建议,你真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和短板、优势吗?

wxsunhao 发表于 5-14 18:59:08

lzisofans 发表于 2016-5-14 18:26
大部分认证机构先是把审核的资料完工了再说(不管真假)。看过很多所谓“”审核案例“”,过度夸大了审核带 ...

审核员可能在某一点上给企业有所启发,也就是启发而已

rml 发表于 5-14 20:11:14

crusader 发表于 5-16 15:24:48

用某一行业的案例去解说对成文法式的标准的审核,却不加以明确行业的具体差异,是给人带来帮助还是混乱,越来越看不懂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热评|什么样的审核案例,才算得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