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翻译的准确性
在质量标准9001与环境标准14001里面对计量器具的要求用词上,中文版是不一样的,Q7.1.5.2a用词是校准或检定,ES9.1.1的用词是校准或验证,基于我国的法律法规环境,按道理用词应该是一致的才对,然后翻阅英文原版标准是如何的用词呢?英文原版中Q7.1.5.2a 用词是calibrated or verified,ES9.1.1的用词也是calibrated or verified,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也以校准或检定为准,因为在我国法律有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范畴,而不是验证,法律含义是不一样的。造成这种翻译差异的原因在于,国内标准中文版转化时各个标准的翻译群体不是一群人,技术归口不同,所以标准用词的一致协调性差,这样的例子应该还有,估计不止一处,如果有时间可以整理一个QES(以及其他兄弟标准)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与翻译的差异性问题,以便更好的理解原版标准。您注意到吗?
为什么GB/T19000标准中没有“检定”这个术语?而有“验证”这个术语解释?
国外有没有“检定证书”? 检定是一种验证的方式,如果标准写验证,可给企业更多的空间 本帖最后由 幼儿园 于 2023-3-23 11:37 编辑
标准7.1.5.2“测量追溯,…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保留作为校准或验证依据的成文信息;
1、对GB/T19001—2016标准还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它在7.1.5.2“测量追溯”a)条中,除了用“检定”一词之外,实际上在句子最后也是用了“验证”一词,没有用“检定”一词的。这样用应该更切合了测量追溯的实际。
之所以极大部分翻成“检定”一词,也是因为我国法律法规中已经有“强制检定”一说,标准翻成“检定”也是为了适应我们的国情吧?
也许,国际标准认为用“校准”和“验证”,本来就可以解决测量追溯的问题了?
2、从国标翻译起草时间看,GB/T19001、24001是2016年,这是最早的。而GB/T45001是2020年,应该说,后面起草的标准应该是吸收了前面标准的经验,并有所改进的吧?GB/T45001标准把它都翻成“验证”,然后再用“注”来说明,组织应根据我们的法律法规要求,需要时去实施“检定”,也许这种编写方式是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吧?
——注:个人见解,仅供讨论。
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建议将“检定”这个名词融入到“校准”中去,“强制检定”改为“强制校准”,“检定证书”改为“校准证书”。这样简化后有利于经济运行活动,同时,楼主的问题也彻底解决了。 652578chen 发表于 2023-3-22 03:13
检定是一种验证的方式,如果标准写验证,可给企业更多的空间
校准是什么? 以长度为例,就是你的尺和标准的那把尺,是不是一致的,误差有多大。
计量验证就是,定一个标准,误差多大算合格,根据这个允许值判定这把尺是否合格。这个标准可以自己定。
检定是否合格的依据是检定规程,检定规程只能是国家规定,企业自己无权制定。这把尺是否合格的依据只能是检定规程
本帖最后由 幼儿园 于 2023-3-25 09:17 编辑
幼儿园 发表于 2023-3-23 21:58
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建议将“检定”这个名词融入到“校准”中去,“强制检定”改为“强制校准”,“检定证书” ...
为什么考虑建议我国将计量工作中的“检定”融入到“校准”中去,以达到简化计量管理一系列工作(包括测(计)量追溯),的目的?
这要看“校准”的含义及作用基本上已经可以复盖“检定”了,校准定义改进的情况在国际计量局(BIPM)的网站(https://jcgm.bipm.org/vim/en/2.39.html)上。现在的校准已不再局限于测量仪器与计量标准比较、评定测量仪器准确度的范畴,而是真正将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进行关联,真正解释了校准在测量结果溯源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广泛看到,为什么国际标准有关的各项技术文件都是采用“校准”来论述的,不用什么“检定”一词的?我们有关的技术文件原本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似乎因为计量法规中规定了 “检定”,我们相关的技术文件上不得不加上一段额外关于“检定”的描述。使问题复杂化了麻烦了?
——详细请参阅“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通用计量术语和定义”,“校准概念探讨 ”等文件的内容。
本帖最后由 牛角尖 于 2023-3-25 13:10 编辑
652578chen 发表于 2023-3-22 03:13
检定是一种验证的方式,如果标准写验证,可给企业更多的空间
关于校准和检定还真不是一个名词的问题。计量器具有2个要素,其一、与标准的对比结果,也就是我们说的校准,校准的那个器具与标准器具显示了误差到底有多大。 还有个要素就是误差多大之内算是合格。前者解决的是量值溯源问题。后者解决是否合格问题。为此国家制定了检定规程,解决的就是统一判定是否合格尺度的问题,故计量法要求所有的计量器具都要检定,(其中强制检定另有严格规定)。但适用时遇到了困难。于是就有以计量验证代替检定的说法。经过校准达到了量值溯源的目的。这样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判定合格。实际上企业自己判定是否合格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合理的。至少我保证了我的一尺和你的一尺一样长。除了国家规定的强检器具外。有很多时候企业是决定不了自己的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的。如典型的出厂检验使用的量具,虽然经过校准,实现了量值溯源。但这些器具是否合格的标准不能由企业说了算,也就是说精度不同的器具是会影响测量结论的。这样还是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判定是否合格的标准。这的确是个两难的事情,要求每件都检定吧。事实上行不通,取消检定的要求吧。又不能满足需要统一判定标准情况的需求。国家也应该知道这些情况,一些文件在不断地变换名词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还有个情况。现在很多计量机构只能出具校准证书,其原因是该机构没有那些器具的检定资质。出具的校准证书首页见不到校准是否合格的字样。很多校准证书上显示其校准依据不是校准规范,而是检定规程。这类以检定规程为校准依据的校准报告首页没有合格判定,但在附页的单项结论上有通过的表述。这其实是打擦边球。这是挂狗头卖羊肉 。打着校准的旗号,干检定的事。其目的是回避了无检定资质的缺点。估计国家也默认这样的做法。还有一部分(约20%)器具的校准证书坚持只有数据,没有判定结论。 作为高层结构模式下的管理体系标准翻译不统一,比如5.3 Organizational roles, responsibilities and authorities
QMS翻译是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EMS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OHSMS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同一组词汇,会什么会有时翻译为岗位,有时翻译为角色?是一个意思还是意思不同?如果是一个意思,为什么中文版翻译不都用岗位或都用角色呢?
这种差异性应该还有好多处,个人主观意见认为应该统一起来较好,calibrated or verified在一个国家好几种翻译,这是比较奇葩的做法。几个委员会之间应该协调。 本帖最后由 幼儿园 于 2023-3-25 15:41 编辑
1、“校准”已经完成了被测量仪器或量具与标准器对比的结果,而且可以逐项判别误差是否在范围之内,是否通过,证书还给有测量的不确定度…。这些还不够么?
2、测量仪器或量具合格标准的来源,应该是该产品的“技术标准”,“检定规程”列出要求只是引用产品技术标准而已。所以,如果取消检定概念后,校准证书一样也可以授予依据产品的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判断是否合格的。
3、国际上普遍是只有“校准”证书,都有被测量仪器或器具与标准的逐项对比结果,都有通过与否的结论。国际法规上没有“检定”概念,难道各国都不管测量器具是否合格,在盲目在打“擦边球”,冒使用不合格的量具的风险吗?
4、我们所谓“检定”的资格实际上是人为制定的界栏,好像显示“校准”大多数是民间开展的,而“检定”是官方背景的,测量仪器或量具是否合格必须“检定”说了才可靠?这样规定有必要吗?也许这正是需要解放思想,实施改革的项目呢?用“校准或验证”替代掉“检定”,技术上完全可行。
5、将“检定”融入到“校准”(或验证)中去,取消“检定”,应该是简化了对社会经济活动管理,可能是解放生产力的一项举措吧?
幼儿园 发表于 2023-3-25 15:36
1、“校准”已经完成了被测量仪器或量具与标准器对比的结果,而且可以逐项判别误差是否在范围之内,是否通 ...
国际上普遍是只有“校准”证书,都有被测量仪器或器具与标准的逐项对比结果,都有通过与否的结论。---不妨上传几份这样的国外的校准证书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