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qwcy 发表于 2022-10-8 06:20:34

案例请教:这样的审核如何进行下去?

A公司为刚成立的公司,暂时没有生产制造能力,但是现在公司接到了一个业务:提供整套设备给B公司。

B公司有供应商管理办法,把供应商分成代理型公司和生产型公司,采购政策不同,生产型的利润能大一些。

A公司老板想把自己包装成生产型公司,承包了可以生产这类设备的C公司的相关产线(为了好理解,可以视为把C公司全部承包了,有承包协议),然后准备申请该设备的研发和制造范围的质量体系认证,以此为据,向B公司证明自己为生产型公司。

认证公司审核组到了C公司现场进行一阶段审核,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以上情况,只知道A公司申请认证。
但是到现场后发现所有的生产人员和设备等等,均为C公司的,只有接待人员和领导,是A公司的,而且A公司人员平常都不在C公司工作,主要通过电话及邮件联系,只有需要才到C公司。

一阶段结束后,审核组组长准备中止审核,认为A公司对产品的质量没有控制能力;但是A公司反驳说,他们有承包协议,C公司必须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给A公司;机构那边认为A公司说的有道理,认为A公司能够提供产品质量及相关活动符合要求的证据就可以。
请问各位老师:谁说的有道理?如果要是继续审核的话,应该重点关注哪些证据?

安乐 发表于 2022-10-8 08:45:08

这是典型的生产过程整体外包啊,认证机构的观点说明他们不在行。

lshj1943 发表于 2022-10-8 09:01:50

1、A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多长时间啦?
2、他们有证据他们有能力(注意:有能力。不是有协议)控制住C公司的质量吗?
这些问题应该在一阶段解决掉。

niuge 发表于 2022-10-8 12:01:48

原则上应该也是可以的,关键看A公司如何控制C公司了,一般经常有外贸公司与工厂合起伙来为特定外商提供产品就类似这种模式,通常外贸公司会根据风险程度,派驻跟单员驻厂,全程监控顾客要求的各个环节的落实及质量控制,当然如果觉得双方一向合作良好,互相信赖,也可以不派驻跟单员,只要能配合好,保留好必要的证据,也是可以接受的,需要收集好相关的法律关系文件,比如租赁承包文件,合同文件,等等,逻辑上能说得通,证据及记录也能提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发证,但地址要写C公司的地址。

lionel 发表于 2022-10-8 12:41:11

想问一下,既然A公司和C公司不是在一个地方,那么审核组接到的任务书应该是A公司的地址,核对营业执照,那么审核组又是怎么跑到C公司去的呢?

牛角尖 发表于 2022-10-8 14:02:02

本帖最后由 牛角尖 于 2022-10-9 06:02 编辑

niuge 发表于 2022-10-8 12:01
原则上应该也是可以的,关键看A公司如何控制C公司了,一般经常有外贸公司与工厂合起伙来为特定外商提供产品 ...
这是没有包装好,应该包装成C公司是A公司的生产基地,以A公司的分支机构名义再注册个A#公司与C公司共用同一套人员班子及其基础设施。即C#公司的现场是一个现场2个牌子。但合同签的是C公司必须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给A公司;这样就是典型的生产过程整体外包了(沙发说得对)。如果包装得体,法规还是允许的。这种生产基地方式用的最多的是化工厂。在一些大城市营业执照不允许直接有化工产品生产范围,而表述为XX产品的生产(仅限于分支机构),这个分支机构就是这样操作的。

幼儿园 发表于 2022-10-9 01:57:59

如果生产过程整体外包了,发给A公司证书时,需注明生产外包单位及地址,同时,承包单位C公司应有相关合规的资质。

管理者 发表于 2023-1-17 18:27:48

首先只能给生产(外包)的范围这个是肯定的。。。不能直接给生产。。。

其次外包控制需要的也是很多的,你要了生产范围就得控制生产范围,外包的生产策划你要控制,外包的特殊过程你要控制,外包的关键风险点你要控制,外包的设备管理你也要控制否则整个生产就失控了。。。外包的检验条件。。。采购你也的控制。。。

不过现在很多认证机构都打擦边球。。。作为审核员,只要审出质量风险涉及的关键控制点,基本就没掉证的风险了。。。

一片娇阳 发表于 2023-1-18 05:20:43

1.如果这样也可以的话,那么天下所有的贸易公司都可以找供应商签个假假的协议。
2.C公司的人工资是谁发的?社保是谁交的?如果C公司有1万人,A公司也只有10人,那按10人算还是按1W人算?
3. A公司承包C的生产线,但是不负责人员、设备、材料采购、质量控制、产能调整。那么这个和一般供应商有什么区别?
4. 如果被监管部门抽查到,监管部门是否认可?个人认为凡是需要花时间去解释的事情,本身就是违规的。解释的过程就是找借口的过程。
5. 认证机构别他妈的扯淡,是个屎就想去舔两口,本监管到了,实在抗不过去了就说审核员违规,机构不清楚。直接吃干抹净。

一片娇阳 发表于 2023-1-18 05:25:17

牛角尖 发表于 2022-10-8 14:02
这是没有包装好,应该包装成C公司是A公司的生产基地,以A公司的分支机构名义再注册个A#公司与C公司共用同 ...

作为审核员不要给企业出歪点子,实事求是不好吗?人家老板能听你的?买个证也就三千块的事情,就用一个月而已,等事办完了,再主动撤销。一点点风险都没有。

JC01 发表于 2023-1-18 08:57:37

很明显,A公司这一通操作的目的,就是想在认证证书上体现自己有生产能力,不大可能会接受“(外包)”这样的描述。很多外贸皮包公司就是这样。有的认证机构会打个擦边球,把认证范围写成“XX产品的生产管理”。 总之,有风险,看企业和认证机构怎么博弈了。

icqwcy 发表于 2023-1-20 00:11:36

多体系认证

Jinsian 发表于 2023-1-20 10:17:25

要有自己的判断,机构的话也不算数。

认证范围含生产,结果现场审核发现生产外包,那肯定不行。

Jinsian 发表于 2023-1-20 10:21:33

JC01 发表于 2023-1-18 08:57
很明显,A公司这一通操作的目的,就是想在认证证书上体现自己有生产能力,不大可能会接受“(外包)”这样 ...

企业和认证机构怎么博弈?

这个时候不能看他们怎么博弈,是要考虑如果审完出证,万一后面这家被抽查到发现问题,自己的审核员资格是否会被撤销。

这个时候你还有心情考虑他们怎么博弈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案例请教:这样的审核如何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