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ge 发表于 2-24 07:54:52

关于设备装备类制造业审核8.5.1 c条款的记录

先贴标准要求:
8.5.1
c)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准则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准则。

讨论:标准要求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那么何为适当阶段呢?标准并没有给出要求。
另外适当阶段的监视和测量是不是必须要保存有关记录呢?标准也没有要求;
联合8.6条款的要求:组织应在适当阶段实施策划的安排,以验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已被满足。
设备类制造业为例,一般零部件特别多,大量加工活动,需要加工很多零部件、很多小工序(划线、车、铣、刨、磨、钻、镗、冲、插、锯...),还有焊接、喷涂、热处理...部装、总装....调试、检测....
这些活动如何记录真是考验水平,这里面还涉及到抽样,关键是时间太紧了....
另外有的企业很多加工环节是不做检验记录的,也不保存记录,只有成品检验记录,像车、铣、刨、磨....这类活动只有自检与巡检,也不做记录(记录太浪费时间了),可不可以?如果可以没有,那我们审核时是不是也可以不记,因为以前的记录也没有......



钢铁侠110 发表于 2-24 22:17:46

1、标准要求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那么何为适当阶段呢?
因为标准给企业赋予了很大的自由度,只要企业基于风险考虑,无必要检验,那就不必检(不违反法律等相关方要求的情况)。

钢铁侠110 发表于 2-24 22:32:26

1、适当阶段的监视和测量是不是必须要保存有关记录呢?标准也没有要求
8.1 e)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提出了对整个运行过程的文件和记录要求。但是要求很灵活,“必要”

钢铁侠110 发表于 2-24 22:34:38

很多检验情况是不用做记录的。可以理解。按企业实际记录即可。除非不记录会出现大的风险点

niuge 发表于 2-25 02:14:43

钢铁侠110 发表于 2022-2-24 22:34
很多检验情况是不用做记录的。可以理解。按企业实际记录即可。除非不记录会出现大的风险点

比如企业的生产工序:1下料---2粗车--3-精车---4倒角---5钻孔---5焊接---6涂漆---7检验---8搬运入库;
在上述简单的过程中,企业环节1下料使用尺子测量下料,不做记录,2、3、4、也不做记录,焊接有工艺确认记录(不变的话,每年做1次),焊接外观检验,都是目测加直尺必要测量,不做记录,涂漆也是外观检查,不做记录,7检验活动抽检重要尺寸3个,抽检比例内部有个规定,考虑记录很费时间,所以只记录3件的,入库有入库单;
上述情况下,从标准要求角度讲,企业能不能这么做?
从审核角度讲,因为缺少工序的检验记录,该如何记录?(比如下料、粗车、精车、钻孔、焊接、涂漆虽然每个工序都有操作工自检的活动存在,但不记录),我们审核时只记录现场当天观察到的活动吗?之前3个月内的这些活动的控制情况因为没有记录,如何表述其符合性?

lshj1943 发表于 2-25 08:09:00

审核,不要死板的“按条款”审核。建议:最好是要按过程审核。不要是“审核8.5.1.c”,而是审核“适当阶段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当下是在审核在生产过程中某些生产环节上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这其中涉及的标准要求条款有8.1里的“过程准则”的建立、9.1.1对监视和测量的策划、8.5.1.c)生产运行过程中监视和测量的实施,等等。这些要求合在一起,就能找到“何时是适当阶段”、“监视和测量什么”、“建立保持哪些记录”等等。

niuge 发表于 2-25 09:02:29

lshj1943 发表于 2022-2-25 08:09
审核,不要死板的“按条款”审核。建议:最好是要按过程审核。不要是“审核8.5.1.c”,而是审核“适当阶段 ...

老前辈可否提供一个完整的以制造业为例审核生产服务控制过程的范例,以案例说法,具体而生动,
然后通过审核记录,按照证据说话的原则,得出审核发现------生产和服务过程是受控的或不受控的,
8.5.1的审核记录真正是审核与专业结合见高水平与低水平的,会记录的,简洁明快、专业、要言不烦,
不会记录的废话很多,浪费时间,我自己觉得在这个条款上我还没有毕业,希望向各位老师学习!

幼儿园 发表于 2-25 11:27:28

“8.5.1c)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 你的问题是不是1、企业某过程要不要做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记录;2、如果没有记录如何判不符合项?
——1、标准没有规定必须保留记录的,就由企业自己决定要不要做记录。
2、如果企业文件规定对工序的监视检测必须要保留记录,那时审核时可以查看有否相关记录,如果不能提供记录,可能就是不符合企业自己的要求,可以(不是一定要)开不符合项。
3、进一步理解8.5.1.c)在适当阶段…
——如果企业对各种产品的各道工序都有具体的质量控制指标,那么可以从生产质量是否稳定,是否能达到行业质量通常水平(如,从合格率…)来衡量企业工序策划及控制是否符合企业要求了。
——如果生产不太稳定,不能满足企业或顾客的要求,那就多加一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注意,这也不一定需要保留记录);如果体系成熟度高,生产质量稳定,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就可以减少,甚至取消某些工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供参考呵。

niuge 发表于 2-25 11:47:09

幼儿园 发表于 2022-2-25 11:27
“8.5.1c)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 你的问题是不是1、企业某过程要不要做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记录 ...

本帖的讨论目的是给审核员做审核记录(8.5.1)提供一个范本为出发点,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代码,以我17、18专业代码为例讨论:
两个角度:
从企业角度讲,企业车削、钻孔、铣端面、镗孔、冲压.....焊接....喷涂.....只做检验(操作工自检、巡检),但不做检验记录(企业相关文件中也没有规定要做这些记录),但企业的工序卡/或零件图纸中,对每一个工序的加工要求,都是有要求的(比如孔径),这种情况你作为审核员,你觉得有没有不符合?
其次从审核角度讲,你作为审核员,如果开不出不符合,那就是说个过程是符合的,那么你将如何描述符合?因为企业没有检验记录的情况下,我们仅能从现场观察、或者询问了解来获得信息进行描述事实,而现场观察的话,只能看到当时正在生产的产品的某一工序,以往的工序控制情况是无法充分判断的,我们如何做出符合性结论呢?

niuge 发表于 2-26 01:25:59

本帖最后由 niuge 于 2022-2-26 03:36 编辑

企业的生产现场

niuge 发表于 2-26 01:40:34

企业的生产现场当天只有部分工序在运行,并且只有部分产品(A产品)在生产(认证范围内有A产品、B产品、C产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设备装备类制造业审核8.5.1 c条款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