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管理,绩效管理的5个要点
工厂管理,绩效管理的5个要点原创 张应春朗欧企管今天
绩效
导读:推行绩效管理是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留住核心骨干的一大利器。但很多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后适得其反。比如,出现员工关系不和谐,企业效益没明显增长,关键人才流失等问题。
问题出在哪?我带领朗欧咨询为制造型企业提供全天候驻厂辅导,我们发现企业要想成功推行绩效管理,有5个要点,缺一不可。
1.薪酬体系的建立
很多老板找到我说,“张院长,我企业要做绩效,我企业要做股权激励……”我通常会反问一个问题“你企业的薪酬体系运行得怎么样?”我发现,有的企业连基本的薪酬体系都没有。
薪酬体系是指薪酬的构成和分配方式。一般而言,员工的薪酬包括以下几大主要部分:基本薪酬(即底薪)、奖金、津贴、福利四大部分。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及行为。
其中,职等、职级、职责、职额的设定是薪酬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员工到董事长,中间有多少个层级?每一个层级又分为几个职等?每个职等对应的薪资福利又是如何?
员工职等职级表举例(计时制)
这是朗欧咨询辅导的**企业《职等职级表》,里面规定了岗位工资、岗位津贴、加班津贴、工资津贴、学历津贴、生活津贴、电话津贴、绩效奖、全勤奖、单项奖、意外险、社保、福利基金等。每个职位都划分了职等职级,每个职等职级对应的级别工资、绩效奖等各项福利是不一样的。
我经常讲,在管理精细化,薪酬体系健全的企业里面,员工跟员工交流的时候,他的话术是这样的“你升到哪一级了呀?”而在薪酬体系不健全的企业里面,员工之间的交流话术则是这样的“你这个月拿了多少钱?”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区别,但其实,这两种语境背后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文化。
当员工在问职等职级的时候,其实他们对比的是“付出”,你有没有进步?你的付出对你的评级有没有帮助?而问拿了多少工资,领了多少钱?这个其实是在提醒“你得到了多少?”你看, 一个语境,它对比的是“付出”;另外一个语境,它对比的是“得到”,久而久之将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文化。
所以,企业最基本的薪酬体系要建立、健全。职等、职级、职责、职额的设定,也是员工职业晋升通道的设计。当然,晋升通道的建设背后是业绩的评定。他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够达到这样一个级别?这个背后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铺垫。
我们朗欧老师在企业里面做绩效的时候,有些企业老板就跟我们说,“朗欧老师能不能一进驻企业,就给我把绩效做起来?”我一再强调,绩效管理需要建立在管理精细化的基础之上,企业没有完整的表单流、数据流和业绩是难以支撑绩效管理的落地工作的。而无论是表单、数据还是业绩都需要依靠管理的精细化,一个个管理动作的夯实。
2.绩效评定
企业建立了薪酬体系后,我们有了职等、职级、职责、职额的划分。难点就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到人岗匹配?张三、李四、王五,原来所拿的工资,究竟属于哪一个级别?根据历史数据的演算、业绩的排查,这里面总会提升的,也会有降级的,甚至会有淘汰的。
这个过程也是很多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推不下去的根源所在,因为绩效难以评定,给的评级过高,变成了全员涨工资,这无疑违背了我们推行绩效的初衷;评级给低了,又会造成员工关系不和谐。比如,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冲突和对抗,甚至人员流失。
无论如何,企业的绩效管理要坚守的原则是,把更多的利益分配到优秀员工身上,体现“以奋斗者为本”。
那怎么办呢?朗欧驻厂咨询项目上的做法是,成立绩效评定委员会。绩效评定委员会是一个组织,可能由5~6个成员构成,就像重新竞聘上岗一样,对每一个岗位进行测评。测评的内容包括员工的工作业绩、道德品格、对公司的忠诚度等多个维度。各个企业根据行业特性和企业特性的不同,绩效评定委员会的成员可能由老板、朗欧老师、直接上司、横向部门、下属这几个角色组成。
有了组织评定以后,我们就能够成功地化解评级时的矛盾。如果靠老板直接评,员工会觉得,老板对他有偏见;如果直接领导去评,他也会觉得领导对他有偏见。往高了评,皆大欢喜,但对组织效益是否有帮助呢?往低了评,这个偏见会变得无限大,反而不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薪酬委员会章程举例
3.数据体系的建立
绩效管理的推行跟每一个人的利益相关。所以,推行绩效管理一定要用数据去呈现事实,企业要建立完整的数据体系。数据体系的建立,核心要点有两方面,一是由横向部门统计;二是及时的提报。
(1)数据横向统计
横向评估是指,考核数据不能直接由本部门统计,而是由利益相关部门统计,通常为横向部门。
比如,我们考核PMC部的订单准交率,这个数据应该由业务部门进行统计,因为订单准交与否与业务部门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再如,生产部门的效率以及计划达成率应该由PMC部门的计划员进行统计,因为计划达成与否与PMC部门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我们统计数据的时候,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一定要让利益相关部门来统计,这就是横向评估。
(2)及时报核,强调及时性
数据要及时地提报,及时地核算,强调及时性。
奖金和生产中的关键数据要每天提报、统计,让执行人、被考核人清楚当天的数据情况,并签名确认,最后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异议。
及时提报就是缩短我们数据质疑的周期。周期越短,真实性越高,周期越短,核实的成本越低。
多年前,朗欧咨询为广东中山的一家家具厂提供驻厂咨询。当时那家公司里有些员工觉得每个月的工资不对,总觉得工资发少了,总觉得公司克扣了他们的劳动报酬(该企业是计件工资制)。
于是,一到发工资的时候员工就罢工,就去人力资源部闹事。在项目调研阶段,我们认为这样的现象很不正常。
于是,朗欧项目组就做了一项工作:当天核算每个人的工资。就算工资真的有问题,当天的问题也比较好解决,倘若等到一个月以后再来谈上个月的问题,许多老问题就变成了新问题了。只是每天报核工资,既不是每天发工资,也不用做其他的工作,不仅杜绝了罢工的现象,还起到了激励员工的作用,该工厂的生产效率在一个月内提升了20%。
4.长效的人才测评
我们要设定人才测评的周期和人才测评的工具。我们在选、育、用、留上面,全方位的从学历、资历、业绩、能力等各个方面对人才进行测评,职等职级越低,他的测评周期越短。
比如,普通员工,我们一个星期对他进行测评;中层管理者,我们可能是一个月就要对他进行测评;高层,我们可能是一个季度或者是半年对他进行测评。人才测评的周期,我们要设定好。
我在走访企业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有一家企业,他把这些职等职级都设定好了,但是它没有滚动地对人才进行测评。滚动地对人才进行测评的背后,是对每个员工成长的关注。
朗欧咨询的一个项目上,每一个中高层管理者,甚至是基层管理者,都建立有各自的人才履历表。有了人才履历表以后,每一个月对他进行评估、存档。他的业绩,做出的贡献,包括他的问题,造成的损失,都记录在案,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的人才测评,关注的是成长,关注的是人的变化。如果你把员工的职等职级划定了以后,不持续地进行测评,不进行晋升或降级,其实也会偏移做绩效管理的目的。因为稳定态的绩效评定会导致员工丧失积极性,我们一定要让职等、职级、职责处于一个非稳定态,才能够让他的绩效处于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
具体如何进行人才测评,相关流程、制度、方案、表单有哪些?则由朗欧驻厂老师根据每个企业的特性量身定制。
5.持续地落地
绩效管理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持续落地。
我们要将绩效管理体系,职等、职级、职责,绩效考核方案等,持续地进行修正和关注。
比如,有的企业有淡旺季之分,有的企业进行了产品的更新迭代,有的企业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等等,我们也要相应的调整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
结语
绩效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双刃剑”,用得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用得不好,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请记住,工厂绩效管理的5个要点:建立健全薪酬体系、科学合理的绩效评定、建立完整的数据体系、建立长效的人才测评体系、持续地落地。你,学会了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