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unhao 发表于 11-28 20:53:59

好文|从灭火器来看中国体制密码

好文|从灭火器来看中国体制密码
安全微指尖




◇001 体制,好比一个灭火器,公职人员若同粉剂,平时沉寂,一旦需要,则激射而出。 政治家考量的问题有五: 谁使用灭火器(统治集团);如何确保部件完好(政府办事效率与军队战斗力);如何获得粉剂(人才);如何管理粉剂(吏治);如何保持灌内压力(绝对的服从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要解决的问题有三: 1.官与民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如何保证官具有绝对的优势? 2.精英汇聚到体制内,如何让他们各安本分? 3.衙门不生产利润,如何构建团队共同的方向? ◇002 吸纳精英,确保官方对民间的智力优势。 大部分政府,依靠军人血战取得,顺理成章由将领充任首领,称为武官政府或军政府。 随着硝烟散尽,社会恢复了寻常的世俗生活,马上打天下过度到马下治天下,武官政府逐渐改造为文官政府。 如今,全球主要的政府,皆为文官执掌。 中国文官政府的集大成者,始于两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6JLIVq4gs581ot4kslX00BxmZvMZ8sncDX1Nibia6Qola8dStia7HhVe3STjGN3Sf1xhNJ7ibBI6xUsPsicCq1fruw/640?wx_fmt=jpeg

文官政治,一套精密的制度设计,出自高明睿智的政治家之手。 其精髓,在于案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运用。 和平与稳定,国家提供给民众最丰厚的福利、最根本的福祉。 国家用地位、名誉与金钱吸引人才,把豪杰关进体制的笼子,又用案牍和形式的锁链束缚他们的手脚,实现官方对民间的人才控股、智力势能,以静制动,坐待时变,临机处决。 从而,达成长治久安的宏图。 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一段平静祥和的时光,大部分官吏忙于会务;一个战乱纷扰的国家,一到祸患丛生的时候,官吏们都要出去办事。 街上见不到官,这才叫太平盛世。 ◇003 开办会议,替国家驯养豪杰。 会议的功能并非用来办事,它自有其精妙的功能—— 一则巩固上级的权威,一则分解各级的责任,一则消耗内部的力量,最终形成上下有序,稳定紧密的团队,以应对各种可能突发的事件。 明智的政治家认为,治国先治官,治民先治吏,内部体系的管理,比社会治理更为重要。 我们知道,企业要考虑成本,要赚取金钱养活员工,衙门不参与直接的经济建设,不产生经济指标,甚至可以不计成本,枉顾产出。 一个以做官为目标的人,最难的是修成官身,做官后,一切相对简单,想方设法保持住权力,万事大吉,财政会帮他养育部属。 既然这样,一个官员要比一个商人,更轻松、更惬意,更有精力和时间施展所谓的抱负。 如果为数不少的官员闲极无事,闲极生事,对于社会而言,无异于灾难。 因此,大政治家构建体制的初衷,在于把精英收纳进来,同时将他们的才智和抱负消磨在内务之中。 要把众多的、才思卓越的、极具个性的官吏管理好,必须明确一个共同的目标,找到一件具体的事务。 这个事务最好满足三个条件: 1.大家能一起做。 2.易操作。 3.不干扰社会。 不是吃饭,吃饭只能增进感情,不能树立权威。 不是运动,上班时间,还是要讲章法。 满足这些条件的,就是会议,亦或活动。 巩固权威方面: 坐在主席台上的人,即使陪会,终场不说一个台词,天长日久,也能对台下的人形成压迫,受到尊重。所谓文无第一,办理会务的下属写成材料,领导可以通过批阅和修改进行臧否,打回重写十遍亦在职权范围,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就能折服众多写字为生的人,让部属畏服与盲从。国家选择一些信得过却未必有本事的人主管一个行业,以众多优秀人才居于其下,言不听计不从却无可奈何,耗尽光阴,消磨锐气,惟有安于本分。当天下有事,庸碌之辈虽然星散,身处卑位的英雄自然出来力挽狂澜,国家也不会乏才可用。 分解责任方面: 会议一开,大家皆为重视,有所行动,有迹可查,一旦有事,层层分担,中枢去掉一些,省府去掉一些,州县去掉一些,认真起来,罪责也就轻了。这样的制度,相当于一个减压阀,有利于保持官场的平稳,秩序的完备,不因一人一事而破坏整个体系。 消耗力量方面: 一个部门存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其它部门存在产生的问题。
成立一个业务部门,同时成立一个保障部门,一个管理部门,一个监察部门;设置一个乡镇级的办事机构,同时设置县、州、省、中央若干机构来管理或遥制。你下一个文件,我报十个表格;你办一件差事,我来五次检查。人为制造损耗,保证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互相牵制,降低官吏的活性,让他们埋首琐务,无法平生事端,烦扰社会。 文牍、活动、学习、笔记和培训,与会议同等功效,看似无用,亦不在乎你理解和掌握多少,主要的功能在于使你屈服,替天子驯化官吏。 你连那些缺乏逻辑、语无伦次的理论都能习惯;你连那些信口开河、枯燥乏味的说辞都能接受,一旦需要你付出忠诚和血汗,你自然倾囊相授而无保留。 政治家设计这套精密的制度,看似权术,却颇具苦心,保护了万千庶民不受离乱之苦。 ◇004 讲究仪式,构建上下严谨秩序。 农田和商场,要看成本与产出,体制没有盈利的需求,考绩难于量化,将导致两个问题: 一则闲极生事(上文已经阐述过)。 一则消极懈怠(没有前进的动力)。 一旦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方向模糊,人心和团队必然散乱。 不能让官吏清闲,清闲会形成惯性,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 有事时无人奋勇。 政府可以根除腐败,但无法禁绝案牍。
因为一旦给基层减负,基础将变作散沙,遇到变故,一个人、一个团队都拉不出来。即使出得来,其敷衍懈怠的精神,也办不了事。 因此,文牍、活动、学习、笔记、培训和会议,纷至沓来,连绵不绝,让官吏们喘不过气。 体制最讲名分、最讲程序,民间的说法,套路。 套路玩得精熟,则上下有序,左右循章,形成良好的工作状态,一声召唤,如身使臂。 一个不善于驾驭会议的官员,话语权必然大幅削弱;一个没有仪式感的官员,权力发挥必然大打折扣。 商鞅、韩非、李斯、张居正这些人,真的近神了,他们搞出一整套套路,连老天都厌恶他们,使其不得善终。 不过,客观来说,他们对维持社会的稳定,真的功莫大焉。 ◇005 划分层次,不扰乱具体事务。 一个社会,不同类型的成员,粗略来分,民(商匪)、兵、吏、僚、官五种。 民,体制外的人。 商和匪,民的变种。 兵,具体干活的人,政府为科级以下,军队为营级以下。 吏,介于兵和官之间,负责刑名、钱谷、文书和考绩。 僚,佐贰官,属官,副手,一个单位的副职和部门领导。 官,拥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权的人,一般指处级及以上单位的主官。 这些层级中,吏为分水岭,既办理具体事务,又兼备管理职能,讲究刀笔精熟。 今天的吏,大约等同科级,往下的无会可开,顶多召集来听一听决议,亦不用办理会务;往上的经常开会,不开不行,大量精力消耗于此。 在体制久了,你觉得全世界都在开会,其实,办理具体业务的,比如,派出所的警员、窗口的办事员、保洁的环卫工、扫街的城管,一般是不开会的,尤其不开务虚的会议。 我们注意到,即使再“重要”的会,一般也不召回公差勤务人员。 这些人员,通常是末端的办事员。 哪一级机关把会议扩大,经常叫兵和民来开会,就是不懂行政,一定要出问题。 事情办不了,民众会有意见。 干扰了营生,难免破产。 有些国企的负责人,传承了政府任职时的习惯,经常把班组长和工人叫来开会,顾及了行政规则,忘记了经济规则,不倒闭是不行的。 当然,部门经理以上放任自流,不用会议规范,倒闭得更快。 ◇006 以会练兵,提升官吏办事水平。 会议与活动,还是一种练习、一种彩排。 张艺谋拍的片子越来越烂,但他在北京和杭州办大型活动的能力,却让人刮目相看。 一个人能调动各方,事无巨细,完成如此宏大的任务,变乱时,就是中流砥柱;战争中,就是将帅之才。 当今中国,极少有人,有过如他一般的实践。 解决社会问题、参与战争,其本质,类似办理一个大会。 和平年代,养官、练兵最好的方法,办会,办大会。 ◇007 执刀行笔,名臣宿将的不二法门。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器时代…… 最终,归于纸器时代。 天子与士大夫治天下,文官汇聚成的江海,数千年来,一切要紧的,皆写在纸上。 军中虽呈武象,执掌权柄的却是读书人。 升迁进退、粮秣补给、行军作战,哪一项不是由文字勾连通达? 一纸命令,寥寥数语,小则关乎个人进退,让矮小的平添威势,贫贱的瞬间高贵,僻野为闹市,仇寇成良朋;大者左右朝局时势,让萤火明如星辰,溪水咆哮似沧海,天地倾覆,改换日月。 文书是官吏之间的语言,遵循程序。 会议乃官场上下的风雨,讲究仪式。 掌握话语权,便拥有财权与事权。 龙行从风雨,没有风雨,龙与泥鳅有何分别? 文书让天下通达,会议使将臣威重。 侍从臣僚左右,提供上述服务的人,好比引火之物,一旦外放任事,同样可以激起风雷。 撰写材料、筹办会议,看似枯燥苦累,却是通晓天机的不二法门。 就像导水,幕僚乃众流汇聚的所在;好比耕田,幕府为播种育秧的地区。 班超、陈庆之、袁世凯等将臣,以军功名传天下,也有过一段青灯黄卷、奋笔疾书的蛰伏时光。 刀笔小吏,时常受人轻贱。 但是,当你真的刀笔在手,你已经有资格,把握自己的命运,决定时代的去向。 成败之间,惟一的区别,就在于: 这是一个萧条的寒衙,还是一个热闹的厅堂。


ForeverYang 发表于 12-4 15:52:47

高人呀,一般人看问题没有这么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好文|从灭火器来看中国体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