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及责任制建设
论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及责任制建设原创: 易成 安全微课堂 今天
本人一直在企业内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从社会面安全管理考虑,企业的从业人员众多,不同行业存在着不同的风险;企业处于夹心层,既受到政府的监管,又负责直接对人员、设备、场所进行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最前线。作者认为天津塘沽爆炸充分暴露了国家安全管理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而2018年发生的上海赛科5.12爆炸以及上个月发生的江苏响水爆炸充分暴露了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自国家2017年提出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管理主题,以及“责任制是安全之魂,标准化是安全之本”的安全管理口号,作者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以现阶段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管理的观察为切入点,提出一些意见,并提供解决问题的不同视角。
首先,安全责任制不应被曲解,什么是责任制?这个问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责任制从政府层面而言就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针对目标指标进行考核,重点以事故为核心,将各级政府当成一个大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型结构带来了一个问题,各级政府都会有目标指标,然后事故率都是逐年下降。某地发生重大事故之后,行政长官负责、企业法人入刑、安全管理人员入刑;目前责任制从法律和制度层面都落实到社会的各个环节中,这是一种进步,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对责任制进行了从上至下的层层分解,基层政府在对待指标的考核上开始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出现了为了履行责任制而产生的判决案件。2018年在杭州就有一个案例,一名道路运输企业法人因一起货运车辆肇事致两人死亡而入刑。江苏的法院判决了一个在苏通大桥上追逐竞驶的案件,并对双方处于实刑,这些案例其实都是在进行警示教育,都是事后监管。
那么,如何真正的落实责任制?我认为关键点是在一线人员身上。比如我国核电领域的安全管理已引入人因工程这种交叉学科,那么道路交通行业呢?危化行业呢?有没有针对人的分析;重庆万州公交车事故就是一个例子,一个司机掌握着全车人的生命,前一天晚上出车之前没有休息好,偶然之中有必然。如果道路交通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人员对经常往返桥梁的驾驶员,或者一个液氨制冷企业的人员对机房操作工足够重视,因为他们的任何一个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何对这些员工进行管理,进行监控,避免这些人员人因失误,对这些重点人员和关键点位进行风险管理,使高风险从业者获取高回报、使容错率逐步降低,有优胜劣汰机制,并确保关键岗位人员的稳定性。政府部门、企业应该为责任人能留在他熟悉的岗位以及在他的舒适区并获得尊重和自信创造条件,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人员应首先将人的问题先解决好,比如核电的很多操作都是控室的操作,能从技术层面,软件层面解决误操作,那么怎么解决现场操作的问题? 这一部分的工作谁来做?我认为这一部分工作应该是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面对的第一块工作。需要细节化。落实到个人身上人性化的管理,会逐步提升个人素质及安全意识。
第二块工作就是应急管理、应急演练的问题,现在各级政府都在做各种各样的演练,对于参与者而言,政府部门组织演练是一项工作,有足够的人员和时间,没有随机性。企业的演练是社会面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针对企业演练的检查,还停留在资料检查上,甚至桌面演练也可以当作演练的资料,这种现状是不对的。政府监管部门及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要为企业实施双盲实战演练创造条件。出现异常情况要有第一时间化解的能力,一旦出现初期火灾,谁能到事故发生点第一时间处置?什么情况会发生火灾?发生了火灾怎么办?火灾由谁去处置?解决好简单的三段式问题就能把风险降低一半。
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如何通过政策及管理行为,将责任制落实在具体个人身上,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责任制不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责任制只能是虚化的东西,必然导致事故的瞒报。使责任制落实到个人身上就成了责任心,如何培养员工的责任心,需要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价值观层面多处着手,不是简单的把责任心当成素质和安全意识的体现,不是简单的认为国人的安全素质不足,这其中有很多细节工作值得政府监管部门及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去做。
其次,谈谈标准化的问题,安全标准化不能适用于所有行业,标准化的落地是在具体程序的操作和执行上,标准化实行了那么多年,多数企业的安全费用提取还是没有办法标准化,上海赛科公司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人孔可燃气体检测依旧没有做好。所以不能迷信标准化评审,作者认为应该提倡行业的标准化,以行业为区分,环保领域有强制清洁生产,那么在行业安全标准的制订上是不是可以能够强制化,充分将人的因素以及细节管理、现场管理的理念加入AQ标准的制定、执行及检查环节中。企业有大小,各行业也有各自的特殊性,摸清共性是社会面安全管理的前提。最后,本人认为社会面的安全管理,各个企业就像一个个细胞,有细胞才有组织、器官和人体的产生。切忌一刀切,每个细胞的问题都不禁相同,能够将每个细胞的工作理顺,使血液通畅,细胞也可以自愈,依靠的是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若很多细胞一大片区域产生了问题,就得用抗生素了,那么就要对症下药,政府监管部门的导向作用就显现了。安全意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政府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要真正的转变理念,从事后管理、结果导向逐步跨越到事中、事前管理,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人员应将着力点放在作业细节上、放在特殊岗位操作人员上,解决好现场安全管理的问题,使每个企业安全管理的血液能够通畅,理顺各自企业内部的问题,以上工作只能依靠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去做,而这恰恰就体现安全从业者的具体价值。易成2019年4月15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