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unhao 发表于 4-1 21:44:16

安全技术交底,你真的交对了吗?

安全技术交底,你真的交对了吗?
原创: 王化 安全微指尖 今天

☞作者:成宜高速公路JL7总监办王化林;✎编辑:海天所谓安全技术交底,即:“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分级交底制度,明确安全技术分级交底的原则、内容、方法及确认手续。分项工程实施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按规定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这段话把“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谁向谁交底以及交底的形式”都说得比较明白,即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就是“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
      说起来这样明白的事,实际做起来时却不是那么容易。一、安全交底常见的弊病   根据我们对施工单位安全技术交底情况检查,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对安全技术交底重视不够,轻描淡写,流于形式化、格式化;内容不到位,交底不到位,没有针对性,缺乏时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次交底管一个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是有时效性的,就是以施工期限来体现,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有始有终,而安全技术交底总是贯穿于其中的。一些交底人员为了省事,在填写交底适用时限的时候,写上“自本工程开工至工程竣工”。这种看是简单的方式,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安全技术交底的期限应视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而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安全技术交底的时效性也必须顺应变化,适时调整。(二)交底只求留痕迹。如某项目部的隧道开挖安全技术交底是这样做的:交底人员抓住主要工种、关键人员“做文章”,对隧道施工队伍负责人、爆破作业负责人和工长做个交底,对于涉及到挖掘机的操作、风钻机操作、炸药装填作业等诸多作业的技术交底,则由这几个人拿着资料去找他们签字,签字时用手机拍照然后传给项目部的交底人做资料了事。实际上,这是交底人员缺乏责任心,怕麻烦,图省事。这种只求留下痕迹而把交底的真实目的抛向一边的交底有何作用呢?

(三)交底内容千篇一律不符实际。   有些技术人员在编写交底内容时,应付了事,东拼西凑。打开网页,找到度娘,鼠标一拖,“信手拈来”,掐头去尾,改头换面,把别人的交底资料换成自己单位的名称,就成了自己单位的安全技术交底资料。   殊不知,这样的安全技术交底,没有针对性,更不具有指导性,反而因交底不符合实际而埋下事故隐患,贻误安全生产,更谈不上安全技术交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了。
二、解决办法怎样扭转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交底应该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目的性。

(一)解决交底的针对性。    针对公路施工战线长、现场复杂多变等因素,哪怕是相同的结构物但在不同施工区域所面对的危险源与安全隐患也是不同的,因此对这些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则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技术措施去应对,这就决定了对这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内容的不同。    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班组在不同施工区域面对不同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作不同内容的安全技术交底。

(二)解决交底的实效性。所谓时效性,就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施工阶段内,对参与的施工人员作出安全要求,而施工任务完成后即失去该安全要求的约束性了。一些技术人员在交底时常常将分项工程作为一个交底时段进行一次性交底,以后无论该分项工程重复与否,都不再进行交底。事实上,一个分项工程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其作业对象、操作难度、作业环境、防护要求等因素也在不断变化,交底时效性有长有短,一个作业时段内的交底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如进行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交底,第一次交底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交底内容自然不用考虑高温作业注意事项,更不会提及汛期风雨雷电的影响。那么在交底填写作业期限时,就不应写成“至工程竣工为止”,而应随着季节的变换、构筑物高度的变化、搭设难度的增加等状况,适时界定交底时效期限或者增加内容。一般说来,交底的阶段可按施工进度、施工部位切换、工种变换、交叉作业、突击性施工、复工作业、新进场人员、季节变化等等进行划分。在每一个施工阶段都应作出相应变化的、有针对性的交底,这样的交底才能充分体现其时效性,才能有效指导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

(三)定位准确交底的目的。交底的目的在于以下几项:
[*]让施工作业人员了解掌握自己施工作业区域危险源;
[*]让施工作业人员理解和掌握该作业项目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减少因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可能;
[*]让施工作业人员明确自己在施工作业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
[*]让施工作业人员有意识的参与到项目施工安全的管理中来。
当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也是做好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一种手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全技术交底,你真的交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