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永无止境 ——安全社区持续改进[color=rgba(0, 0, 0, 0.298)]解放区
前进永无止境 ——安全社区持续改进解放区ABC安全王安石曾经写了一篇《伤仲永》,大意是: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文房四宝。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感到诧异,就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题上自己的姓名。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得到了全乡秀才的称颂。从此,只要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等方仲永十二三岁时,王安石见了一面,发现他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再过了几年,王安石再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篇故事说明一个人即使天赋有多好,如果不学习、不提升,逐渐就“泯然众人矣”。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无不如此。曾经叱咤江湖的诺基亚手机,在智能手机的热潮中,因循守旧、自食苦果,彻底被用户所抛弃。安全社区工作也是如此,不进则退,必须要与时俱进。
持续改进是安全社区最具生命力的特征,源于动态评估。我们常见的安全生产考核、文明城市考核等等都是一种静态的评估,是对某一个时间点状态的考核。比如,安全生产考核关注的是你每年开了几次会?死了几个人?有没有突破下达的指标。它的焦点是你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对于建设过程、质量和运营水平,毫不关心。而动态考核则是一段时期工作的评判,在设定一个目标后,关注是你距离目标还有多远,你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制定新的策略?怎么更快、更好地到达胜利的彼岸?自始至终强调的是动态追击和目标的零距离接近。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落脚于现实,着眼于长远。
安全社区建设过程是一个PDCA循环。建设是从社区安全诊断开始,发现问题、提出措施、解决问题、评估效果、适度修正,再回到社区安全诊断,不断反复,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达到更高目标。中国在经历上一轮安全社区建设的蓬勃发展期以后,目前很多已命名的安全社区对于持续改进不知何去何从,陷入沉寂。
安全社区持续改进又叫证后管理,是在原有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新的需求对原有工作体系进行改进,完善原有项目、策划实施新项目,持续不断朝着实现更高目标而努力。大体有以下六个方面要求:
一、跨界合作
国内不少社区的跨界合作徒有虚名。跨界合作是有一定条件的,最主要的就是参与各方必须有相同或相似的目标,各方能够在跨界合作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我们要真正实现跨界合作,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让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建设安全社区,实现自己的利益,为自身的发展或者所在领域的发展提供帮助。二是要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体系,建立一个大目标为核心、各参与方小目标环绕的目标体系,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三是建立跨界合作渠道,要有信息交流的便利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彼此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社区诊断
社区诊断又叫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与评价,就是了解社区安全现状、诊断社区中各类安全问题,为策划项目提供指引。国内的社区安全诊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事故隐患分析、轻风险辨识。一些辨识工具,如LEC评价法、事件树分析法(ETA)、德尔菲法、因果分析和Haddon 矩阵分析法等没有得到应用。其次就是风险辨识还只是一个因果分析思路,简单直接,不够全面。再就是诊断后提出的措施没有层次,比较杂乱。
因此,在社区诊断方面改进首先就是除了习惯的事故、隐患分析法外,要大胆应用各类辨识工具,辨识各领域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其次,在大数据时代要确立一个新的观念,那就是要关注事物之间的关联分析,而不只是事故的因果分析。第三,措施凌乱可以从人的行为、非个体所能控制的环境、教育和组织的角度、管理和政策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提出建议,最后选择合理的措施。
三、安全生产工作
生产安全本身就是安全社区关注的重点,持续改进就包括安全生产工作的改进。
一是通过全面识别风险,辨识、控制和消除辖区及相关领域安全生产监管盲区。社区安全诊断通过一系列方法来识别社区各类安全领域所存在的风险,然后根据风险整合政府及其相关力量,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安全风险进行控制、减少和消除。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法律法规或者政府监管的针对性反应总会滞后,新生的监管盲区不断增加。辨识出来的盲区,基层社区能够及时识别,并提交给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即使没有强制性措施或者法律法规不支持,相关单位也可以根据社区实际,关注问题、跟踪问题,虽然消除不了问题,至少也可以整合相应软性资源进行控制。通过这样的关注,让每个领域至少有人管,发生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处置。
二是有利于促进协作,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一盘棋。正如前面所说,安全社区强调要建立跨部门合作机构——安全促进委员会,类似于当前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架构,但实际上比安委会更宽、更广,它不仅强调同级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参与,也主张整合上、下级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的作用,共同促进社区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合作各方也能够实现了自己的个性化的小目标,在跨界合作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多赢”,久而久之,形成了良好的跨界合作机制、平台,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一盘棋。
三是改变安全生产粗放式工作特征。安全社区鼓励“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方法,鼓励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普通群众提出具体的问题治理办法。有时候,一个办法、一个动作很小,但效果会很好。全国各省差异很大,省各地级市差异也不小,市下面各个区也千差万别,甚至每个街镇也各有特点,一定不能“一刀切”,而是要“看菜吃饭”,进行针对性监管。鼓励基层形成这种根据辖区实际、特征开展个性化安全治理工程,逐渐达到以“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四、以科研项目切入国际安全社区建设
国际安全社区从创建之初就是从科研项目开始的,以客观事实、数据为基础,有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出相关结论。我们看到国外一些安全社区,历时10多年甚至20、30年,这才是“耐得住寂寞”,把项目当成科研项目实施,做成精品,用数据说话,真正减少事故与伤害。国内安全社区明显定力不够,缺乏耐心。科研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也不复杂,基层也可以干,要鼓励按科研项目要求开展安全社区项目,持续改进,提升建设质量。
五、项目建设全过程评估
国内安全社区建设中,评估策略最被忽略,所谓评估经常就是拍脑袋,工作可有可无,很多时候所谓的评估就是为了评估而评估。甚至我们经常看到报告中的建设和评估是两张皮,纯粹是在形式上糊弄。持续改进基于动态评估就是对比目标评估工作效果,评估与目标的差距,这就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因此,我们可以将评估分为:项目设置前评估、实施过程中评估、年度评估、中期评估、效果评估等等。按照评估实施主体,我们也可以将评估分为:自我评估、第三方评估和上级评估。
六、经验交流与分享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与人的交流中经常能够激发灵感,产生新的创意、创新和创造。安全社区注重经验交流与分享,欢迎、鼓励各单位总结自己的工作,把经验分享给其它地区。如果能够上升到理论层次,会更加受欢迎。安全社区也鼓励大家参与一些经验交流会议,比如世界安全社区大会、亚洲安全社区大会,让大家能够获取最前沿的理论、理念、方法和技术,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能力。
安全社区拿牌难,坚持更难,能够不断持续改进是难上加难。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坚持“接地气”,持续改进,播下一个梦想,一定会收获一片天空。本文首刊于《广东安全生产杂志》2018年第12期,关于安全社区精髓的12篇系列文章收官。
不断持续改进是难上加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