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unhao 发表于 6-5 12:24:19

所有的员工都是离职员工,太精辟了!

所有的员工都是离职员工,太精辟了!
2017-06-03 每日更新

GB/T 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条款 内容:: 7.1.2人员组织应确定并配备所需的人员,以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
所有员工,在公司里都只是阶段的工作,与老板也只是阶段性的合作。所以,若是能从阶段性合作来规划员工的工作,可能会更加贴近现实。

从省心省力的角度来说,老板当然希望员工入职之后能一直稳定下来,只要不出问题,且能持续为公司做出贡献,员工自己也会得到同步发展,相得益彰嘛,这有多好。
而员工一旦离职,会带来很多麻烦:
首先,花费在老员工身上的培训成本就全白费了;其次,突然的离职还会打乱正常工作,耽误工作进度;再次,离职出去的老员工,无论是自己独立创业,还是跳到竞争对手那里去,都是麻烦和隐患;最后,你还得重新招聘新员工,从零开始重新培训新进员工,新员工在刚上任接任期间,工作效率和业绩都没法保证。
总而言之,一堆麻烦事。还是不要离职的好,最好像日本企业那样终身制。
但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尤其在当前浮躁的氛围之下,员工频繁跳槽逐渐成为老板的不能承受之重。 老板们都在想什么?
优秀的员工,对公司发展有价值的员工,最好是长期稳定在公司里,大多数老板是这个出发点。而基于此,老板必然会产生这样一些想法和行为:

员工的实际想法呢?
1.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老板压制员工跳槽,员工反而会由此产生逆反心理,“你不要我跳,我非要跳!”老板压员工工资,员工就没办法反制?在与老板斗智斗勇的历史上,是从来不缺少智慧的。你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了。
所以,粗暴的办法不但不能留住员工,反而会导致员工“未雨绸缪”。一旦公司里有这样的体制或先例,不等老板动手,员工早就预设了应对措施,确保自己的收入安全。当然,自己的收入安全保证了,谁还管公司的资产损失?谁让你不仁呢?
2.在员工看来,公司与自己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应该是同步发展。为什么非要等公司先发展,先赚到钱,然后再考虑到我们员工的利益?我今天已经付出了,就应该拿到收益,若是因为老板的无能,导致公司亏损,也非得把员工绑架进去?凭什么要我陪你死啊?
再有,怎么能确保公司在发展赢利之后,一定会兑现对员工的承诺?现在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事情太多了,功臣元老有多少是善终的?所以,别扯那些太遥远的东西,现实点,起码,我今天的付出,马上就要看到回报!
3.关于这个职业规划,老板们在这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很少主动给员工做职业规划,而能给员工做定期职业发展回顾的更是凤毛麟角。当然,大多数员工自己也缺乏这方面的规划意识。
老板不想做,员工不会做,导致国内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往往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劳资双方都无法客观地看待员工的发展进步,个人情绪波动、市场波动等等因素都会导致劳资双方产生埋怨。
4.在我们这个时代,能为梦想而工作的人太少了,现实往往残酷,谁都知道老板画的饼根本填不饱肚子,所以薪金成了提高员工积极性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什么也不如人民币来得坚挺。
而目前大部分员工的个人未来收入并不明确。一是收入规划太过远期(最短都是以年为单位),看不到短期内的收入提升方案。二是量化得不够清晰,太模糊,往往就是老板一句话:“好好干,到时候我不会亏待你的”。什么叫好好干?好的标准是什么?干得好又能增加多少收入?什么时候可以兑现?不好意思,老板都没说。员工工作的时候心里敲小鼓,积极性与效率当然要打折扣。
5.关于员工资历与收入的正比关系,老板总会设计些鼓励机制出来,目的就是要稳定员工,这些套路用在生产型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用在纯销售贸易型企业的业务人员身上就出问题了。
毕竟,员工也会核算自己的时间投入成本和机会成本,眼见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断消耗在这家公司里,眼见着身边熟人的进步发展,眼见着许多外部机会一个个与自己擦身而过,相比之下,这点工龄工资,十年金牌员工的荣誉,或是理论状态下的股份配给,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6.老板要求员工按照公司既定的组织架构来提升职务,可提升过程是否科学?是否公开公正?是否能兼顾到员工的自身愿望?这一切都是问号。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更喜欢跳跃式的发展(包括职务和待遇),因为他们觉得,传统的循序渐进太慢啦!为什么员工热衷于跳槽?并不是完全对现有公司不满,而是他们觉得只有跳槽才能实现自己的跳跃性发展。 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1.员工属于他自己,属于社会,而不只是属于公司。所以,即便是培养员工,也是培养员工的自身综合能力和广义的社会生存发展能力,甚至要上升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度,别局限在为公司、为老板而培养。当然,不是每个老板都能有这种境界。

2.老板是老板,员工是员工,双方各有各的立场、角度、观点和思维模式。工作上,员工必须接受老板的指挥调度,但是,在思想层面,老板可别动辄用自己的思想来取代员工的思想。
3.老板最好别在主观上肆意拔高员工的思维高度,例如长远意识、大局意识、主动意识。老板的雄心战略不是所有员工都能理解接受的,个人的思维模式一旦定型,改变是很难的。否则,员工早就成为老板了,谁还会屈居在你的屋檐下?
4.付出与回报之间,必然存在交换模式和兑现时间的问题。且不论老板是怎么考虑这两个问题的,员工在考虑这两个问题时,往往更侧重短期兑现,远期兑现的期限最好别超过三个月。未来看上去遥不可及,谁会要你的空头支票?
5.如果员工长期在公司工作,工作状态相对稳定,各方面情况熟悉,老板必然会对其产生依赖,而放松相关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及后续员工的培养工作。这个情况是需要注意的。
管理成熟的公司讲求标准化操作,具备应急能力,即便是员工突然离职,也马上会有替补人员出现,而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开而影响公司正常运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聪明的老板不会把自己的公司发展寄托在几个人身上。 所有的员工都是离职员工
员工与老板、与公司的合作是阶段性的,若是能从阶段性合作来规划员工的工作,可能会更加贴近现实,也能进一步提升合作质量和工作效能。如果确定了这个阶段性的定位,那么,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也许应该得到强化:

为什么所有的员工都是离职员工?
1.从事实角度讲,现在从一而终的员工太少了,能连续工作三年就已经算是老员工了,那何必还非要抱着员工终身制的观念呢?

2.无论是被公司开除还是自行离职,员工都是要走的,无非是迟走与早走以及走的时候对公司、对老板是恩是怨的问题。
3.所有员工,在公司里都只是做阶段性的工作,与老板也只是阶段性的合作。所以,若是能从阶段性合作来规划员工的工作,可能会更加贴近现实,也能进一步提升合作质量和工作效能。来源:本文摘自《百度文库》,图文综合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END---

学为考试 发表于 6-6 07:22:13

分析得全面、透彻!

lizhizhong 发表于 6-7 08:32:27

文章分析得周全、透彻!谢谢楼主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所有的员工都是离职员工,太精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