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真食品带着中国认证认可的“护照”出门
让清真食品带着中国认证认可的“护照”出门2017-05-14 中国认证认可
请输入标题 bcdef西北地区聚居着我国70%以上的穆斯林人口,回族文化和清真产业是西北地区两大突出的区域优势。其中,清真食品产业目前已形成清真食品、清真肉制品以及餐饮产业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清真产业发展速度每年增长速度都保持在10%以上,但交易量并不高。其中,2014年我国清真食品、用品的交易量尚不足1000亿美元。清真食品在出口方面长期以来都很难进入国际市场。这是为什么呢?为此,记者实地走访了“一带一路”上的清真食品生产企业。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蛋糕”很大
我国是食品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据统计,目前全国2400多个市县中,97.3%的市县设有清真食品和用品产业,食品经营单位12万多户,其中专门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达6000多家。但我国清真食品产业较少参与国际竞争,年出口额仅在1亿美元左右,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微乎其微,可供挖掘的潜力非常巨大。
“市场份额很大,我们既有技术实力也有生产能力。但是要想切一块蛋糕,光有这些能力还是不够。”宁夏中航郑飞塞外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学文说,我国每年有近万亿美元的清真产品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后,清真食品加工企业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但想要占领市场,质量过硬自不必说,作为有特色要求的食品门类,除了自己的产品好以外,还要懂得按“规则”办事。
宁夏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张大平解释说:“企业想走出国门就要有标准,目的是让人建立对产品品牌的信任,这种信任往往来源于权威的认证体系,我们现在推行的HACCP体系就是给企业走出去提供信任的基础。”
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监处处长尤新福说:“之前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认证。现在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没有认证证书就出不了国门,卖不上价格。很多企业发现这个问题后,逐渐转变了对认证的看法。”
“身份”难办
清真认证是清真食品迈向国际市场的重要身份认证。近年来,伊斯兰世界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穆斯林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庞大的人口规模,刺激了对清真食品的需求。同时,清真食品以其高品质和高安全性,也受到了许多非穆斯林消费者的青睐。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全球清真产业年产值已突破3.2万亿美元,其中清真食品年贸易额已达5000亿美元。主要进口市场集中在中东、东南亚和北非等地区。随着清真食品的商机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逐、开拓的目标,除美欧等传统农业出口强国外,其他许多国家也加入了这一市场争夺中。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致力于发展成为清真食品的市场贸易和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人口超过17亿,每年全球清真产品市场超过3万亿美元,而关于清真标准的界定超过400余种。国际清真食品市场缺乏统一的标准认证体系。清真食品的统一认证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所有穆斯林国家都能够接受的统一认证体系,各国普遍比较认同由马来西亚制定的清真食品认证标准,我国亟需在这方面取得突破。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争夺这个制高点,以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长期从事和研究清真食品认证的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主任马斌说:“目前,我国的清真食品认证认可工作还是一个地方性通则,是区域性标准,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清真食品认证标准。加上我国大多数的清真食品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企业,缺乏沟通和良性竞争,因此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
“相比其他国家的清真食品产业化发展,我国的确较缓慢,但是我国目前也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国家认监委从政府层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尤新福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在宁夏设立了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在甘肃设立了国家清真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以期从国家层面完善和解决清真食品出口的“身份”问题,为企业出口穆斯林国家提前“补”好通关课。
“护照”解忧
事实上,清真食品生产企业认证认可工作就是要发挥质量基础在国际贸易中的“护照”作用。国家认监委注册处处长黄斌形象地介绍说:“认证认可相当于出国时办的护照,如果达成协议就可以免签。如果对方还有其他认证认可的需要,那也仅需要对方签证就可以了。”
事实上,随着近年我国企业受到认证认可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认证认可工作也渐渐为人们所熟知。技术性贸易措施被认为是继汇率之后,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据一些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主要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标签和标志要求、包装及材料要求、工业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等5个方面。显而易见,在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中,认证认可是最主要的一项。
认证认可从一开始就承担着与国际接轨、按国际规则办事的历史使命。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开始在电子电器产品领域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产品认证,并迅速推广到工农业、服务业各领域,逐渐建立并运行了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人员认证、实验室认可等多种认证认可制度。这为推动我国企业质量进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认证认可多边互认体系已覆盖全球经济总量95%以上的经济体,为全球数万亿美元的商品及服务贸易带来便利,并直接创造了几千亿美元的产值。“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国家的认证认可发展不均衡,标准多元,法规各异。由于尚未形成检验检测认证互认格局,各国检验检测认证制度和监管体系各不相同,双边贸易时需多次重复检验检测。不过,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将近半数,在认证认可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前,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认证认可领域的合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至今还有30多个沿线国家没有与我国建立合作机制,制约双多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国家认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最终,我们还是希望通过认证认可工作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减少他们自证的运营成本,带着中国认证认可的‘护照’出门。”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作者:赵剑影曹健
深度好文章!!!: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