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unhao 发表于 5-14 14:49:29

张瑞敏 | 中国企业如何从模仿学习到引领创新

张瑞敏 | 中国企业如何从模仿学习到引领创新
2017-05-12



2017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演讲 · 张瑞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在十分钟发言里我只想阐明一个观点: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如何从原来的模仿学习上升到引领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的发展成为世界的奇迹,但是我们到今天为止,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还是学习和模仿西方的,商学院的案例都是西方的,几乎没有提出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今天互联网来了,我们的机会也来了,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管理所有的东西,将我们以及全世界企业带到同样的起跑线上。
传统管理的基础主要有两点:

▷一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是什么呢?就是大规模制造,就是流水线。

▷二是科层制组织。这是“管理组织之父”马克思•韦伯提出来的,也叫官僚制。在企业里,就是金字塔的结构。
今天,这两点都要被颠覆。因为互联网是大规模定制,不是大规模制造。因此,泰勒一百多年的流水线必须被颠覆。

过去是信息不对称,企业知道的信息比用户多。今天倒过来了,用户知道的信息比企业多,不是原来的以企业为主。因此,科层制也要被颠覆。怎么样抓住这个机会呢?

从海尔的角度来讲有两点:一是管理模式,二是制造模式。


1
管理模式
我们提出了“人单合一”;人就是员工,单是什么呢?不是订单,而是用户的需求。“人单合一”就是把员工和用户的需求结合到一起。

从2005年9月20号提出“人单合一”模式到今天,我们已经探索了12年,这其中也有很多曲折。

我们曾经把整个集团1万多名中层管理者取消掉,没有中层管理,没有那些职能部门,把整个集团变成了一个创业的平台,只要有好的主意,每个人在平台上都可以创业。集团的整个平台拥有上千个创业团队、小微团队,现在至少有200多个已经有风投进入。

改革最大的一点就是薪酬。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薪酬就是驱动力。我们把薪酬变成不是企业发给你钱,而是你对自己创造的市场价值的提取。如果有市场价值就提取,如果没有市场价值,你的团队就要解散。如果有了市场价值,还必须有风投进来投资,团队成员必须要跟投。

海尔由一个出产品的公司,变成了出创客的平台。

这种模式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首先是哈佛商学院把它做成一个案例,这个案例被评为2015年哈佛商学院最受师生欢迎的案例,案例的名字就叫“海尔与用户零距离”,他们认为这就是将来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用户之间就应该是零距离。而且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我说:“如果这个模式能够推行到美国,不知道会给美国大企业带来多少新的财富!”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大企业的官僚主义非常严重。

今年3月份,斯坦福大学又邀请我去,也要做这个案例。当时我很奇怪,斯坦福是在硅谷,他们以创新著称,为什么要做我们的案例呢?他们对我很感兴趣。

我曾提出“硅谷悖论”:硅谷每个人都充满了创新精神,而且有很多人在车库创业,举世瞩目。但是这些企业一旦创业成功,成为大企业,却逃脱不了大企业的官僚主义,行动非常迟缓,惠普就是其中的典型。所以,他们非常认同我说的“硅谷悖论”。于是我到斯坦福又讲了我们的案例,我觉得这一定是全世界企业发展的方向。

2
制造模式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向互联网转型的制造模式引领者,一是德国的工业4.0,二是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

海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工厂,也是今年4月中国唯一一家把这个模型带到德国汉诺威博览会的企业。海尔的这一模型在博览会上引起了轰动,主办方认为这是全世界制造业向互联网转移的第三极。

他们认为,德国的工业面临两个挑战:第一个是全世界风起云涌的机器人公司;第二个就是海尔的互联工厂体系。为什么呢?

因为德国的工业4.0注重制造,想通过制造业来控制上游的信息。美国则注重信息,希望通过信息来控制制造业。只有海尔是和用户连起来的,因为我们的互联工厂是用户只要有需求,发出信息后,工厂根据需求设计、制造,而且把所有的过程发到你的手机上,所以体验完全和传统的工厂不一样。

传统的工厂产品一定是为仓库生产的,因为要放到仓库之后,再往外销售。我们的产品一定是为用户制造的,出来之后不用进仓库,直接进用户家里。

我们做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成果推到国际上,也非常有成效,比如我们兼并了日本三洋。三洋的白电曾经亏损了八年,是谁的责任?所有人都没有责任。因为大家都是按照部门领导下达的指示,而不是市场的指示。

我们用半年多的时间,把公司向“人单合一”转变并重新签订了合同,这些部门必须和用户连接起来,用户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通过兼并,改成“人单合一”模式之后,亏损了8年的三洋白电,8个月就止亏了——不是扭亏为盈,但是已经停止亏损。

现在更大的挑战是美国GEA(GE家电),我们去年6月份花56亿美金并购,对它进行改造,对我们而言,其实是非常大的挑战。这纯粹是一家传统管理非常深入人心的企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120多年,要改造它,我们还要费很多的周折。但是我想一定会成功,因为“人单合一”说的就是人性的本质。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我们把人当作目的,把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世界各地都会受欢迎的。

最后,我想用硅谷很流行的一本书——《创新者的密码》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演讲:“创业追求不是第一,而是唯一。”现在给我们中国企业带来唯一的机会的恰恰就是互联网,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全世界工业的引领者。


本文为张瑞敏先生在“2017年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的演讲,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来源:企业管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瑞敏 | 中国企业如何从模仿学习到引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