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在沪被约谈
“饿了么”在沪被约谈2016-03-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只需在网络订餐平台上动动手指,饭菜就会送到家门口,如此新型的消费方式颇受年轻人的追捧。然而今年“3·15”曝光了“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上的黑餐馆,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饿了吗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饿了么”订餐平台中多家餐馆无证经营、地点与实际不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在“饿了么”订餐服务平台网站上,每家店铺的照片都展示着店面干净正规、光鲜亮丽的一面。
但央视记者用镜头记录下其中一些店铺的实际状况是这样的:放在网上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虚假的;有的店铺操作间油污横流,不堪入目。
已经习惯在网络订餐的你看完这些,还饿吗?
3月16日上午,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审查许可证等问题,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约谈“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对“3·15”晚会曝光的涉嫌违法行为正式立案调查,对此前已立案调查的该公司相类似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央视“3·15”晚会曝光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盲目扩张、质量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有漏洞、企业监管措施不落实所导致。食药监部门要求“饿了么”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主要负责人要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经营者的入网标准,要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对企业内部员工和入网餐饮单位开展必要的培训,要采用大数据手段与政府监管数据开展对接,对入网餐饮单位的诚信经营信息实行共享。
家厨
随着“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在央视“3·15”晚会被曝光,“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也开始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由于“家厨”开设于居民住宅,食品加工活动未按照经营性餐饮服务的要求设计,不仅具有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而且存在着严重的油烟、噪声扰民等问题。
本市12331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已接到多起因食用“家厨”出售的食品后出现身体不适和油烟扰民的投诉举报。
http://mmbiz.qpic.cn/mmbiz/yqVAqoZvDibGics0RJ85QwY0SFsQGmtrKsN2TsCXOMyk8jyJl0Ulw3yZ1ibobQDYH4YWxnnmoic5vMwDnUAXPV0bicA/0
根据《食品安全法》,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审查入网食品经营者许可证。
上海市食药监管部门表示,“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中的食品经营者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经营的行为已违反《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将依法予以查处。
上海市食药监局提示
★消费者:建议不要订购“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中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食品。
★“家厨”类网络订餐平台:应对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事“家厨”类网络订餐食品经营者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加入平台的“家厨”:应停止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的行为。
延伸阅读
为了指导平台做好对入网餐厅的资质审查,上海市食药监局去年底发布了《入网餐饮单位许可资质审查工作指南》,提供了许可证审查、政府网站信息查询和餐饮单位实地核查三种方法。
同时,上海市食药监局还开发了餐饮单位许可信息数据接口,鼓励第三方平台与政府信息对接,并已在浦东新区和长宁区先行先试,提高入网餐饮单位许可资质审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目前上海已经制定了《上海市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拟将进一步细化法律规定的资质审查、证照公示、送餐条件、制止报告违法行为等要求,并强化相关监管工作机制。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将继续探索网络订餐有效监管机制,通过对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开展信用等级管理等措施,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引导网络订餐行业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入网餐饮单位许可资质审查工作指南》 上海市食药监局还开发了餐饮单位许可信息数据接口,鼓励第三方平台与政府信息对接,并已在浦东新区和长宁区先行先试,提高入网餐饮单位许可资质审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目前上海已经制定了《上海市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拟将进一步细化法律规定的资质审查、证照公示、送餐条件、制止报告违法行为等要求,并强化相关监管工作机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