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 | 市场监管局纷纷更名,添加“质量”二字
为何 | 市场监管局纷纷更名,添加“质量”二字2016-02-19
前一段时间,质量与认证微信(ID:cncete)发了一篇《工商总局与质检总局纪检组合并》的文章(点击标题阅读原文),引发了很多质检系统同仁的关注。关于“三合一”(工商局、质监局、食药局)命名的问题,再此引发同行热议。今天,认证君就和大家聊聊“市场监管局”命名的事。
1市场监管局纷纷更名
进入2016年,除了工商总局与质检总局纪检组合并的消息外,另一个现象同样引人关注。
一是成都市区(市)县市场监管机构统一更名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下发通知,明确成都市区(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更名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2015年,成都市各区(市)县政府对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进行了“三局合一”整合,并新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其机构名称中没有体现质量元素和质监职能。
此次调整,充分体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坚持“质量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迈向“质量时代”的坚定信心。
与成都有着相似情况的是赣州市。
1月25日,赣州市编办下发《通知》,明确赣州市18个县(市、区)市场监管机构名称,由原来的“ 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更名为“ 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乡镇(街道)分局相应调整为“ 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分局”。2015年6月,赣州各县(市、区)质监、工商、食药监“三局合一”基本完成,除会昌县外,其余县(市、区)均定名为“ 市场监督管理局”,其机构名称没有彰显质量要素和体现质量职能。
其实,在市场监管局命名中加入“质量”的,不止成都和赣州。
在我国最早进行监管新体制探索的广东深圳,其改革之初的新机构名称为“市场监督管理局”,但5年之后深圳却主动改名,将新机构命名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样,天津市也将改革后的新机构命名为“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
而在吉林省延边州,按照吉林省统一模板成立“市场监管局”不到一年,就发现了新机构对质量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2015年,该州下辖的8个县(市)的“市场监管局”全部更名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
上海改革后的新机构名称同样加入或突出的“质量”:在全市8个中心城区组建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时加挂区质量发展局的牌子。不仅如此,重庆市在各行政区质监局保持直属,单独设立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成立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2加“质量”,到底为哪般?
食药、质监、工商“三合一”改革之后,新组建的部门名称如何取?有的叫市场监督管理局,有的把几个部门名字叠加......最常用的是市场监管局,在基层也有叫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工商质量技术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五花八门的叫法。
无论是将“市场监管局”重新更名加入“质量”,还是在新机构诞生之初就突出“质量”,对质量工作的重视、适应“质量时代”的需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这些地方和城市如此命名新机构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机构改革的大潮中,改革后新机构名称体现“质量”要素,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我国进入质量时代的必然现象。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达。对于政府机构特别是执法部门来说,应该有一个严肃的、上下统一且不能随意变更的名称。机构叫什么名称,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不能因此就任性地想叫什么就叫什么。执法部门手中的权力不能任性,名称同样如此。
关于市场监管局纷纷更名,你怎么看?
- End -
看来,理顺市场监管思路和脉络从底层开始做起来了。 郊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的名称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