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质量管理认识之变迁
刍论质量管理认识之变迁2015-11-15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又有智者说过,其实这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仔细咀嚼,感觉颇有味道,触类旁通,联想到自己所从事的质量工作,虽然刚入行不久,道亦不深,但是感觉质量工作开展的境界亦有与此禅语相通之处,故借此禅语来聊聊我对质量的一些感悟。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对于大多数初入此行的朋友来说,质量嘛!就这么回事。小处,搞搞测量测试,做个判断把关,再来个统计预防;大处,把所作的过程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加以贯彻实施,最后归纳成为一个体系加以监控运转就没什么问题了。其间更是能够神采飞扬、激情满怀:质量嘛!太简单不过。分析其因,主要是因为质量专业的专业性不是很强,门槛要求不高,进门就能很快的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此时的状态犹如一个初级参禅者,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随着工作接触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个人视野的进一步扩宽。就不禁感慨:原来质量工作可以做得如此之好,逐渐会感到真正要做好质量工作并非那么容易。此类感触特别是在经过一个优秀的客户来进行第二方审核后尤为深刻。面对其审核后提出的种种问题,有时会觉得:如此简单之问题,我方为何做不好呢?有时又会觉得:在我方目前的环境下,怎么可能做得那么好呢?其实,就同样的一个过程、一组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和处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此时,迷茫感渐渐上了心头。
没有比较就没有距离,通过自己所在企业与其他的先进企业、自身与同行前辈等行业高人相较,以及看到同一件事情别人用不同的思维和手法分析处理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问题并不和书本上的理论教条完全一致。书刊、杂志上所叙述的那些条文也不那么的灵验。此时会深深地感到,质量是那么的高深!感到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远远不够使用,看待很多问题时也就觉得像是雾里看花,似花非花一般。此时真是应验了禅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记得大学老师说过一句类似玩笑的话:“再复杂的代数式最终也可能由1+1=2把其推导出”。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规律,在质量方面的认识上我认为也可以这样看待,哲学性的东西在每个行业都能用上的。虽然现在才入行,对质量的了解和所悟还没有境界可言,甚至有可能穷一辈子精力也达不到这一境界。但是我想,真正的高手最终是无招胜有招的,每个专业人员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沉淀,最终会拨开云雾见天日,“悟”到事物的真正本质。坦言,自己离这个境界还差得远,因此也就不知道最终的山是什么样的山,水是什么样的水。但是,我始终相信:专业的规律性最终能够使人悟到其本质,了解其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此时此刻,“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和很多热爱行业工作的从业者一样,正用我们的热情不断地追求着我们都所向往和憧憬的高深境界。有了足够的激情、开阔的胸襟,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待所从事的工作,不管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我们的追求和探索过程将充满无限的快乐。
来源: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