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改革来了谁都得变
时评:改革来了谁都得变2015-09-05 中国认证认可
从业务拓展的难易程度看,没有哪家认证机构不想从强制性产品认证业务的饭碗里分杯羹,但囿于目前这项制度的开放性有限,多数认证机构还只能是沉默的大多数。不过,现在改革来了,无论什么体制的认证机构,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队伍的一员,但分享改革红利并非让大家都来吃大锅饭,至于谁能谁不能,既要看主管部门在相应领域投放的指定数量,更要看机构自身是否具备条件。
改革来了前不久,国家认监委发布2015年第19号公告,拟补充指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和实验室,进一步放开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服务市场,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这也是去年7月以来,主管部门再次开放强制性产品认证准入限制,在更大的机构范围、更广的业务领域打破垄断,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良性竞争环境。
可以乐见的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准入的改变,不只让广大机构分享到此项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和红利,也惠及了接受此项认证服务的企业和产品用户,把一个有情怀、有胸怀的中国认证认可形象呈现给国人,也呈现给了全世界。 显然,强制性产品认证准入逐步开放的意义和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此项认证本身,这一切都源于改革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将成为这一领域的“新常态”。也就是说,在这条价值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无论是制度设计者、市场监管者还是从业者,都要迎接或适应新的变化,在变化中让强制性认证未来更健康、更持续地发展。 在所有迎接变化的方面,认证机构面临的挑战最大,从已有强制性产品认证业务的机构看,它的“奶酪”面临被新的进入者拿走,而且还将有越来越多的进入者成为它的竞争对手,在手的强制性认证业务很可能变成其他机构的“鲜肉”。不过,即便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这类在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坐地”多年的机构也能从容应对,比如它比新入者积累了更多的强制性认证数据及经验———这是最有效的资源和财富,即便不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上与时俱进,使用最传统的统计方法,也能从中归纳出稳定客户的真经以及实施定制化服务。 与上述机构不同的是,新进入强制性产品认证门槛的机构可要加倍努力了,需要善意提醒的是,遵守规则是最起码的底线,盲目模仿大机构的服务模式,不如抓住产品认证的技术核心,全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毕竟现在的客户没有谁仅仅是为了一张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
一张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跟上改革步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