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自强 发表于 2014-12-24 10:43:16

16949条款8.2.3.1可用性的疑义

16949条款8.2.3.1中有一要求:这些文件应包括制造过程能力、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的目标及其接收准则(见下图)。
关于“可用性”有以下疑义:
此处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都是对产品的要求,根据标准的要求:对每个过程都要规定过程能力目标,对产品应规定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但“可用性”是可靠性”、“可维修性”综合的结果,已规定了可靠性”、“可维修性”,我认为没有必要规定“可用性”,即使规定了也不方便实施检测。

请各位发表高见!
谢谢!


rml 发表于 2014-12-24 16:53:40

坚韧自强 发表于 2014-12-25 10:55:49

rml 发表于 2014-12-24 16:53
这个规范本来就是东拉西扯的。你偏要认为它博大精深,那就没法了。
8.2.3.1第一段实质上是对“制造过程研 ...

这个规范本来就是东拉西扯的。你偏要认为它博大精深,那就没法了。0 h4 ~- T" {0 c) C& x: w; a; s- F
8.2.3.1第一段实质上是对“制造过程研究结果”的要求。这本来包括在9001之7.1(方框内)——“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策划和开发不需要“研究”吗?把“制造过程设计”弄到7.3去已经是一种重复,毕竟还可以认为是对7.1注2的固化。
" F# E! Q! C9 \8.2.3.1第二段对“制造过程”能力与“性能保持”的要求,实质提出的是该过程的控制要求。这应该归属到7.5.1去增加才具有对口管理的实际意义。" o3 O. T/ @/ b" R, I
8.2.3.1第三段大致是有关能力的异常处理要求。这些内容首先可以是7.1的特殊策划。规范既然将“制造过程设计”挪到7.3。7.3设计制造过程时,就应该考虑这些异常因素的管控。或者在针对异常的纠正措施中考虑。这里提出稍微比前两段好一点3 o4 K) Z* B" c2 S
8.2.3.1最后一段“保持过程更改生效日期的记录”该在哪里?7.1d。# O# U2 V( _$ l* `4 B7.1d说的是记录的确定,而此说的是记录的实施。当然,我放在此处是有点欠妥,应该放在7.5.1可能 好一点
8.2.3是干什么的?呵呵。针对“制造过程”,也应该是针对这个过程的监测吧?( l5 [' G1 Z8 ^
这个东西,真的是驴唇不对马嘴。7 @$ `" A5 uP2 o2 H" v* V* @
至于“制造过程能力、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的目标”,除按上述应在7.1或它的7.3规定外,“制造过程能力”不说,“制造过程的可靠性”也可勉强理解为工艺可靠性,“制造过程可维修性”就是一个笑话——过程更改=过程维修?“制造过程的可用性”=工艺可行性?这简直就是没文化的人编的。
0 V9 \- {/ l# z2 V3 N这句如果后面的“三性”不是针对过程而是针对产品,则应表述为“制造过程能力、产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的目标”。似乎这后三性本来也更与产品设计和开发相关。如是,可靠性主要针对产品规定的性能可靠持久的程度,可维修性主要是产品维修方便的程度,可用性不是前两性的综合,它主要指向产品操作使用方便的程度。7 e3 Z& h! k) x" o- k
不要相信这些被扭曲的“博大精深”。否则就象小孩玩游戏,玩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被这些似是而非给同化了。再回头来看9001都摸不着魂头了。. `9 O7 J/ }# e& V5 V5 H: |o4 [' g
看这种东西,需要好好对照方框内外的内容到底有什么联系。
! E0 R) I0 E0 a& d如果这是国产标准,可能早就被骂得狗血淋头了第一次听人将16949说成“东拉西扯”,但细看一下,你分析的有道理:我推测标准写此段的思路是:对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首先要有制造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对象,于是就有了第一段,即标准要求的“制造过程能力、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的目标及接收准则”,既然有这种监测和测量的对象,就要保持,于是就出现了第二段。监视和测量结果不符合时,就要有反应计划,于是就有了第三段此条款第一段:组织应对所有新的制造过程(包括装配和排序)进行过程研究,以验证其过程能力,并为过程控制提供附加的输入。我认为此处的“验证”改为“确定”更妥一点。

坚韧自强 发表于 2014-12-25 10:58:16

rml 发表于 2014-12-24 16:53
这个规范本来就是东拉西扯的。你偏要认为它博大精深,那就没法了。
8.2.3.1第一段实质上是对“制造过程研 ...

这个规范本来就是东拉西扯的。你偏要认为它博大精深,那就没法了。0 h4 ~- T" {0 c) C& x: w; a; s- F
8.2.3.1第一段实质上是对“制造过程研究结果”的要求。这本来包括在9001之7.1(方框内)——“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策划和开发不需要“研究”吗?把“制造过程设计”弄到7.3去已经是一种重复,毕竟还可以认为是对7.1注2的固化。
" F# E! Q! C9 \8.2.3.1第二段对“制造过程”能力与“性能保持”的要求,实质提出的是该过程的控制要求。这应该归属到7.5.1去增加才具有对口管理的实际意义。" o3 O. T/ @/ b" R, I
8.2.3.1第三段大致是有关能力的异常处理要求。这些内容首先可以是7.1的特殊策划。规范既然将“制造过程设计”挪到7.3。7.3设计制造过程时,就应该考虑这些异常因素的管控。或者在针对异常的纠正措施中考虑。这里提出稍微比前两段好一点3 o4 K) Z* B" c2 S
8.2.3.1最后一段“保持过程更改生效日期的记录”该在哪里?7.1d。# O# U2 V( _$ l* `4 B7.1d说的是记录的确定,而此说的是记录的实施。当然,我放在此处是有点欠妥,应该放在7.5.1可能 好一点
8.2.3是干什么的?呵呵。针对“制造过程”,也应该是针对这个过程的监测吧?( l5 [' G1 Z8 ^
这个东西,真的是驴唇不对马嘴。7 @$ `" A5 uP2 o2 H" v* V* @
至于“制造过程能力、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的目标”,除按上述应在7.1或它的7.3规定外,“制造过程能力”不说,“制造过程的可靠性”也可勉强理解为工艺可靠性,“制造过程可维修性”就是一个笑话——过程更改=过程维修?“制造过程的可用性”=工艺可行性?这简直就是没文化的人编的。
0 V9 \- {/ l# z2 V3 N这句如果后面的“三性”不是针对过程而是针对产品,则应表述为“制造过程能力、产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的目标”。似乎这后三性本来也更与产品设计和开发相关。如是,可靠性主要针对产品规定的性能可靠持久的程度,可维修性主要是产品维修方便的程度,可用性不是前两性的综合,它主要指向产品操作使用方便的程度。7 e3 Z& h! k) x" o- k
不要相信这些被扭曲的“博大精深”。否则就象小孩玩游戏,玩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被这些似是而非给同化了。再回头来看9001都摸不着魂头了。. `9 O7 J/ }# e& V5 V5 H: |o4 [' g
看这种东西,需要好好对照方框内外的内容到底有什么联系。
! E0 R) I0 E0 a& d如果这是国产标准,可能早就被骂得狗血淋头了 第一次听人将16949说成“东拉西扯”,但细看一下,你分析的有道理:我推测标准写此段的思路是:对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首先要有制造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对象,于是就有了第一段,即标准要求的“制造过程能力、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的目标及接收准则”,既然有这种监测和测量的对象,就要保持,于是就出现了第二段。监视和测量结果不符合时,就要有反应计划,于是就有了第三段此条款第一段:组织应对所有新的制造过程(包括装配和排序)进行过程研究,以验证其过程能力,并为过程控制提供附加的输入。我认为此处的“验证”改为“确定”更妥一点。

学以致用 发表于 2014-12-25 12:08:12

第一版TS(1999年版本):ISO9001:1994、QS9000、VDA6.1、EAQF、AVSQ几个标准机械的拼凑一起;
第二版TS(2002年版本):ISO9001:2000、QS9000、VDA6.1/6.3/6.5、EAQF、AVSQ+日本TPS、5S一些东西拼凑一起;第三版TS(2009年版本):ISO9001:2008、QS9000、VDA6.1/6.3/6.5、EAQF、AVSQ+日本TPS、5S一些整合拼凑一起;
TS就是一个依附在ISO9001标准之上,众多国际汽车主机厂(汽车巨头)自己管理模式的拼凑东西,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顾客标准”,而非国际通用标准,,,随着ISO9001:2015的诞生,真不知道TS下一步以如何面目示人,TS这块布不知道何时扯下去,呵呵,,
只待ISO和IATF之间的利益博弈吧,我们静观其变哦,,,

rml 发表于 2014-12-25 12:18:58

坚韧自强 发表于 2014-12-25 13:42:11

rml 发表于 2014-12-25 12:18
你引得太复杂了,又多出那么多乱码字符。不与原文对照,我都分不出哪些是我说的,哪些是你说的了。

你 ...

非常简单的,过程监测的对象应是“过程”。“能力”只是过程监测的方法应证实的。从紧后一句也并不是针对“不具备能力”或“能力不足”(最后一句是针对过程的能力不足或能力不稳定)来看,这个“能力”只是“能够”的意思。遇到“能力”,就拆解为个人或组织的本领。这是贯标中一个貌似细致应用,却并不一定可取有习惯——最终也许是以经验代替标准。而中文版标准也有一个特有的问题——9000为整个族定义了两个“能力”(见9000之3.1.5、3.1.6。3.9.14实质上是3.1.6在审核方面的重复)。但9001用到这两个“能力”的地方并不多。3.1.5基本上在4.1注内用到。3.1.5则基本上集中在6.2。而更多的“能力”并不投向这两种“本领”。英文版没这个问题,因为在英文版中它们分别是不同的单词——capability; competence;ability。而在中文版中,它们都被译成“能力”,并且使用频率最高的最后一个,不是标准定义的“能力”。8.2.3也就是这种情况。16949编者也拼命从安排对本领的影响角度去考虑。把本来简单的问题高度复杂化,最终以对过程安排的要求取代了对过程监测的要求。而安排本身应是7.1或它自己的7.3的事。真的张冠李戴了。这其中很重要的是——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要素的遍历。所有以要素或安排代替过程的行为可能都包含着错误。(这句说的好)此条款第一段:组织应对所有新的制造过程(包括装配和排序)进行过程研究,以验证其过程能力,并为过程控制提供附加的输入。我认为此处的“验证”改为“确定”更妥一点。也不妥。原因:①8.2.3根本就不是在要求验证或确定过程能力(通过对过程进行监测来达到对过程的验证和确认)。“这些方法应能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只是对监测方法的要求。而此处的“能力”只是“能够(之力)”。“证实”应是通过以实施中的过程之监测来证明实际上能否实现。②过程能力则过程所需活动(子过程)以各种文件、资源来体现。对制造过程能力的验证或确定都属于工艺管理——在9001属于7.1(9001条款7.1是对整个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并不针对制造过程能力的验证),在16949可能还属于7.3。但绝不该属于8.2.3。8.2.3要安排,也应是对过程监测方法的安排

rml 发表于 2014-12-25 15:32:05

crusader 发表于 2014-12-25 19:50:25

学以致用 发表于 2014-12-25 12:08
第一版TS(1999年版本):ISO9001:1994、QS9000、VDA6.1、EAQF、AVSQ几个标准机械的拼凑一起;
第二版TS ...

呵呵,我最近就见过一些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向供应商提9001:2015版方面的要求了。当然不是以标准的要求,而是以供应商考核标准的要求。见到最有意思的要求是要求一些服务供应商按照fmea的方法分析风险。供应商又要一片哭天喊地咯。

wxsunhao 发表于 2014-12-26 07:06:10

这样一个所谓的二方半的审核规范,居然还一直死而不僵

HGS 发表于 2014-12-26 08:05:01

可使用性要求:从顾客的角度讲,产品的通用

坚韧自强 发表于 2014-12-26 10:16:01

rml 发表于 2014-12-25 15:32
你夹在引文中的阐述总让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的确老了。你看我把你显得多年轻!

这段话是在分析9001之8. ...

首先非常感谢,你对标准研究的相关透,对此帖反复看了。

rml 发表于 2014-12-26 11:34:40

坚韧自强 发表于 2014-12-26 12:41:33

rml 发表于 2014-12-26 11:34
不必客气。
不是我研究得透,是16949的毛病太多了。它就是一锅豪华版的夹生杂烩。表面一看内容丰富,稍 ...

                                          感
                              谢
                              !

wxsunhao 发表于 2014-12-31 13:52:20

rml 发表于 2014-12-26 11:34
不必客气。
不是我研究得透,是16949的毛病太多了。它就是一锅豪华版的夹生杂烩。表面一看内容丰富,稍 ...

一锅豪华版的夹生杂烩
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6949条款8.2.3.1可用性的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