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hn85941 发表于 2014-12-18 14:16:05

如何理解8.5.2中评审不合格与8.3的关联

1、8.5.2中评审不合格是指评审不合格的性质及影响吗?
2、8.3中并未提到不合格需要评审,但8.5.2中却提到评审不合格,是否可以认为:需采取纠正措施的才应对不合格进行评审,其他情况不需要评审?

crusader 发表于 2014-12-18 15:14:31

8.5.2强调了“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所以要对不合格进行评审,这样才能确定相适应的纠正措施。
8.3是不合格平控制,强调的是识别和控制不合格品,防止其非预期使用和交付。关注的是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而消除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要按照8.5.2的要求进行。

雪域青松 发表于 2014-12-18 15:52:23

楼上说的正确。

rml 发表于 2014-12-18 15:59:03

wxsunhao 发表于 2014-12-20 18:16:45

rml 发表于 2014-12-18 15:59
陋。
评审的定义见9000。问题是直接说“不合格品的‘三性’”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其实,就算换到不合格 ...

眼前有景道不得

Huangjiang 发表于 2020-11-27 15:18:44

本帖最后由 Huangjiang 于 2020-11-27 17:19 编辑

我的理解是这样:

      依据ISO9000,评审,即实现目标三性的确定。例如,管理评审(评审的是管理三性)、设计和开发评审(评审的是设计和开发三性)、客户要求评审(评审的是客户要求三性)、纠正措施评审(评审的是措施三性),等等。因此,评审就是为了弄清楚:实现目标的三性是否足够。

      在ISO9001中10.2.1a) ,当出现不合格时,若可行,应首先纠正不合格和处理后果,处理方式要考虑其性质和影响面,至于怎样才知道不合格的性质和影响,标准没有明说,没有明说等同于怎么做都对,只要自己认为足够就行,当然,也可以采用10.2.1b)或通过其它方式:头脑风暴,乱猜乱中,只要讨论过程不包含三性中任意一性都不是评审。可见,不合格的性质和影响,不一定非要评审。理论上没有评审也有可能确定性质和影响。

   紧接下来,看10.2.1b)可知,评审和分析不合格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确定要不要灭了不合格的原因以防再发生。能防止不再发生的原因多半要断根,因此,这里要确定的是要不要断根。要与不要现在还不知道,需要做以下三件事才知道:

    1 评审和分析不合格
   评审不合格就是评审消除不合格这个目标的措施的三性。不合格与其标准是一体两面,没有标准就没有不合格,标准包括目标、方案、计划、程序、作业指导书、指标、可接受值等。例如,产品合格率为95%,低于目标96%,故产品合格率不合格。评审包括:是不是目标定太高(适宜性)、设备巡检没具体要求(充分性)、温度检测不准(有效性)、工艺变更未评审(充分性)、整改过程和结果无监督(充分性)、监督力度不够(适宜性)、人员质量意识差(适宜性)等。把控制产品合格率的策划疏理一遍看看有哪些问题。若规定的要求有问题,必然增大不合格出现的几率。与此同时还要分析不合格,分析什么呢?例如,不合格从萌芽开始到最终演变成显性不合格的趋势里,是怎么一步一步进化的,期间经历了什么,是什么保护着它,让它能够顺利地通过一个一个约束,从埋下隐患、潜伏、萌芽最后茁壮成长为显性不合格。因此,评审和分析不合格,一方面评审策划的三性,另一方面分析在这个策划下的影响因素。这样一来,各种问题统统找出来。

   2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面对这些问题,问五个为什么,问题的根源基本就浮出水面。

   3 确定是否存在相似的不合格
   若同一根源,其症状还在其它方面潜伏,在相同的管理环境下潜伏的问题也同样有可能慢慢演变成显性的不合格,这样的根源十有八九是要被灭掉的。

以上仅是个人肤浅的见解,若有不对,请大家指正。

一剑封喉 发表于 2020-11-28 17:17:14

Huangjiang 发表于 2020-11-27 15:18
我的理解是这样:

      依据ISO9000,评审,即实现目标三性的确定。例如,管理评审(评审的是管理三性) ...

赞一个。
10.2.1b) 下面的1)+2+)+3) 都是为 “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而展开的,你却基本没有提及,可惜了。
问你个问题:但出现不合格时,对不合格做出应对是必须的(见10.2.1a)),但是否还都必须实施“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次发生或者在其他场合发生” 所需的纠正措施?

rml 发表于 2020-11-28 19:43:5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理解8.5.2中评审不合格与8.3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