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目标连续几月未达标,如何展开审核
公司增加了订单量,致年初制定的质量目标准时入库率等目标指标接连几月不达标,每月都有上报的原因分析。要重新调目标公司还没打算,也没减少订单的想法,如何去审核?请高手指点。将近淡季,可能两三个月内会达标,可等旺季来临,又不达标了。如何能体现体系的有效控制与运行呢? 准时入库率是影响顾客满意的一个方面,不能因为旺季就影响目标的完成。组织可以从顾客满意着手,从合同评审等着手,把丑话说在前面,而不要因完不成订单伤了顾客的心。 关键是企业注重短期效益,还是长远发展? 还是觉得是质量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的问题。工作量大,出错的可能越大。没事做,自然不会出错。质量目标应和工作量挂钩,也就是与订单多少挂钩。 目标没达到,就降低目标而不是提高自己,而这仅仅是为了“符合9001的要求”——这样的贯标有何意义?如果审核时向受审核方灌输做得多肯定错得多——那这样的审核有什么价值?
许多人总是认为工作中缺陷是不可能避免的,也习惯接受缺陷并容许其不断发生。但我们在个人生活中,却常常会坚持零缺陷的标准。我们会对饭店上菜的片刻延误而喋喋不休,会对汽车的误点而牢骚满腹,对服装的一处线头的外露不厌其烦地反复更换,会为工资奖金比同伴低一点点而心情不畅,我们会……总之,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缺陷、错误,我们均不能容忍。
对于本案的这个企业来讲,首先要好好上一堂“质量即诚信”的课,而不单单是为了符合9001标准去修改质量目标。
客户不可能一直对你容忍,也不可能永远被你忽悠! 要灌输克劳士比大师的零缺陷理念:“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第一次就事情做对”;“避免双重标准”;“决不允许有错误”;“我们非常重视预防”;“我们只有在符合全部要求时才能OK”。
——每个审核员都应该成为一个“质量传道者”。现场审核时如果能灌输这些,才能让受审核方醍醐灌顶,而这,才是审核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审核员片面地为了所谓符合9001标准要求,而建议受审核方降低工作标准,所以这样的认证不值钱啊!审核员怎么会让对方看得起呢? 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对目标进行部分调整,或者组织上应当给予资源上的支持!
页:
[1]